决定人生命运的12个字
《止学》有这么一句话:“势极无让者疑,位尊弗恭者忌”。短短12个字,很好地诠释了“止”字的真谛。
意思大致是这样:势力达到顶点却不知谦让就容易让人产生怀疑,地位尊贵而不谦恭容易招致嫉妒。
古训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它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处于位高权重的境地时,如果没有“含而不露,隐而不发”的功力,往往会引来上面的猜忌和同辈的嫉妒。
不过呀,要真能做到“含而不露,隐而不发”可没那么简单。本来嘛,当局者就容易迷糊,更何况身边都是些只会歌功颂德的人。这些人每个人吹上那么一口气,就能把人给轻飘飘地吹到九霄云外去了,谁还能想到摔下来会有多惨呢?
功高盖世的张良,也面临着这样的严峻考验。
张良是刘邦的谋士,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盖世之功。公元前201年,刘邦大规模封赏功臣。刘邦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外,这是子房(张良,字子房)的功劳。”让他从齐地选三万户,作为封赏的领地。张良推辞不受,最后被封为留侯。
张良如此的谦逊,很多人不理解。同为谋士的陈平就曾问张良:“先生功高盖世,荣宠受之无愧,又何必拒绝呢?我们追随皇上,出生入死,今有幸得偿所愿,先生不该轻言舍弃。”
陈平见张良一笑不答,又说:“先生足智多谋,非常人所能测度,莫非先生别有筹划?”张良敛笑正容道:“我家几世辅佐韩国,秦灭乾韩时,我幸存其身,得报大仇,我愿足矣。我凭三寸不烂之舌,作为帝王的辅佐,贵为列侯,我还有什么悔憾呢?我只求追随仙人逝游四方了。”
张良从此闭门不出,在家潜心修炼神仙之术。跟随张良多年的心腹有一次忍不住问张良:“富贵荣华,这是人人都不愿放弃的,大人何以功成之时,一概不求呢?大人也曾是义气中人,这样销声匿迹,岂不太可惜了吗?请大人三思。”
张良叹息一声说:“正因如此,我才有如此抉择啊。”
问者闻言,茫然不语,张良低声说:“我年轻时,散尽家财,行刺泰王,追随沛公,唯恐义不倾尽,智有所穷,方有今日的虚名。时下大局已定,天下太平,谋略当是无用之物了,我还能彰显其能吗?谋有其时,智有其废,进退应时,方为智者。”
隐居的张良向来对时事绝口不提。有一次,一群大臣因刘邦想要废掉太子刘盈这件事前来找他商议。他静坐许久,缓缓说道:“皇上存有此等意愿,定然有其缘由,身为臣子怎可肆意评议?我对太子一直心怀敬重,只叹我位卑言轻,此次无法为太子进言了。”
未过几日,吕后再度派人前来恳请张良出谋划策。张良无奈,给出了一个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的计谋,最终使得刘邦打消了废掉太子的念头。
当吕后再次派人前来向张良表达谢意时,他拒绝道:“此皆皇后之高明见解,与我有何关联呢?烦请转告皇后,此事万勿再提及了。”
吕后听后,感叹道:“张良不居功是小,弃智绝俗才是大啊。我先前只知道他智谋超群,今日才知他是深不可测,非我等可以窥伺得了的。”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张良依旧过着他不问世事的隐居生活。吕后对其他大大臣或杀或贬,却独对张良关爱有加。
张良之所以能够拥有一个安闲惬意的晚年生活,恰恰在于其知足常乐,在于他深知“谋有其时,智有其废,进退应时,方为智者”的道理啊。
与张良截然相反,年羹尧功成之后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全然沉浸于被阿谀奉承、被恩宠有加的自我陶醉之境,以至于逾越了本该谨遵恪守的为臣之道,骄纵蛮横、专横跋扈,且日复一日愈发严重,最终亲手葬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年羹尧这个人能文能武,康熙当皇帝的时候,就挺喜欢他。雍正当了皇帝以后,更是特别看重他,简直就是雍正的得力助手。在年羹尧管的那些地方,大大小小的文官武将都得听年羹尧的,让用谁就用谁,他就跟总理事务大臣似的。
雍正和年羹尧的关系特别好,还特别宠着他。雍正觉得能有年羹尧这么个厉害的封疆大吏是自己的福气,要是能有十个像他这样的人,国家就不用担心治理不好啦。
年羹尧平定青海之乱后,雍正兴奋至极,乃至不顾君臣之礼,将年羹尧称作自己的“恩人”。雍正还责令后人世世代代铭记年羹尧的卓著功勋,否则就不配做他的子孙臣民。
这时候啊,雍正对年羹尧的宠信那真是没法再厉害了,年羹尧得到的优待,从古到今当大臣的都很少有这样的。在生活方面,雍正对年羹尧还有他家里人那照顾得可周到了。有一回给年羹尧送荔枝,为了让荔枝新鲜,雍正让驿站在六天内从京城送到西安,这都能跟唐明皇给杨贵妃送荔枝相比了。雍正还盼着他和年羹尧能成为千古以来君臣相知相遇的好榜样。
然而,这似乎只是皇帝的一厢情愿。
此时的年羹尧已然迷失自我,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氏,更忘却了在他之上还有一位皇帝的存在。
他开始自恃功高、作威作福
仗着自己的功劳,加上雍正皇帝的过份恩宠,年羹尧自然飘了起来。
于是他在官场里目中无人,对待同级官员都是趾高气扬,更不用提对下属的苛刻了。在军队中,就算是皇帝派来的亲信侍卫也不卖面子,年羹尧让这些人牵马执鞭,像奴隶一样听他使唤。
时间久了,雍正也不得不要把他当成是曹操了。
他结党营私、培植政治羽翼、扰乱官场秩序
每当朝廷选拔晋升文武官员的时候,只要是年羹尧举荐的人都会优先录用,甚至有了“年选”的说法。这就导致以年羹尧为首的政治势力迅速壮大,陕甘宁及四川地区的官员纷纷涌入朝廷核心,形成一个连雍正的都颇为忌惮的集团。
不仅如此,“年选”出来的官员也多是溜须拍马的无能之辈,为了源源不断地给年羹尧赠送金银珠宝,平日里更是贪污腐败,不知收敛地搜刮民脂民膏。就连军队中也养成了虚报战功,骗取朝廷奖励的风气。
这样下去,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上,年羹尧带来的恶劣影响都要远胜于他带给雍正的利益!
他还贪赃枉法,铺张浪费
既然有那么多官员给年羹尧送钱,年羹尧哪能不贪呢?有人统计过,年羹尧在好几年的时间里,贪污了几百万两银子,差不多都有当时国库的一半啦。而且不管是他在军队里当将军,还是在地方上当官的时候,年大将军那排场,就连雍正这个皇帝都比不上。
最后,雍正实在忍不下去了,就对年羹尧动手了。在有一次称赞雍正功绩的奏折里,雍正揪着年羹尧字写得潦草、还有写错字的毛病发了好大的火,一下子把他身边几乎所有亲信官员都给换了,还让人撤了年羹尧的职务,直接给他降了好几级,调到杭州去当将军。
与此同时,那些本来就对年羹尧心里有气但不敢说的官员们,一瞅见机会来了,就争着向朝廷上奏,一条一条细数年羹尧的 92 条罪过。别的先不说,光是僭越、欺君、大逆这些罪名,就足够要了年羹尧的命。雍正呢,就借着这个由头找茬,还说年羹尧是功臣,自己不想杀他,就格外开恩,让他在监狱里自己了结吧!就这么着,曾经红得发紫的年大将军在监狱里自杀了。
于位高权重之际不知退让,不懂谦恭,最终的结局也唯有徒留一声叹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