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物有腔调做喜欢的事,过想要的生活,爱自己

七夕有腔调 | 寄情于物,以物传情

2017-08-25  本文已影响9人  物有腔调

柏拉图:爱是一种疯狂,神圣的疯狂。

每个人都对爱情向往着,憧憬着,也追逐着,即使遍体鳞伤。

关于爱情,我们可谓是从小就开始耳濡目染了。

我们听了太多太多古老的故事和传说,其中有很多甜蜜美好像是《西厢记》、《沈香扇》、《女驸马》之类的,当然也不乏凄美如《梁祝》、《宝黛》、《天仙配》、《牛郎织女》等,故事里有奋不顾身,故事里有你侬我侬,故事里还有荡气回肠。

读完这些个故事,你可能会发现:凡是与仙女儿有关的,都没什么好下场。并且与仙女儿有关的故事中,所有的锅基本上都应该由王母娘娘来背,她总是爱情故事中那个最大的阻力,不遗余力的去拆散故事里的一对对良人。

诚然,故事想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总是来之不易,我们都要学会去珍惜,这点毫无疑问,但是如果去深究故事背后的东西,我们就能发现,这些凄美故事都和古时候的文化背景有脱不开的干系。

对于古时候的人们来说,封建专制了那么多年,阶级观念早已在人们的内心中根深蒂固,所以那时候的人们都是比较传统,比较含蓄的,相恋的人们不能“明目张胆”,只能将情寄于物,以物传情。

一方手帕,一把折扇,或是一个香囊,一根发簪,都是美好姻缘的缔结者。在那些含蓄的年代,这些并不罕见的小物件,替无数人传达了来自他们内心深处的最真切的思念和爱意。

时代在进步,人的思想也在不断的进步。人们崇尚自由,也越来越自由。

这个年代的爱情,早已没有古时候那么多的桎梏,爱就表白,喜欢就在一起。

古时候的封建思想已被我们摒弃的所剩无几,而那些值得保留的东西也安然无恙的流传了下来,并且发扬光大。

比如寄情于物这件事儿。

用器物来表达爱意,传递情感这种事情古来有之,并且如今可以用来做礼物的器物越来越多,越做越好。

其实送礼物这种事情呢,终究还是要讲究一个“投其所好”。

苏格拉底说过(你就当他说过):追妹子这种事儿,送对礼物,就成功了一半。

转眼又是一年七夕,作为独属于中国的传统情人节,这时候不送个礼物可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送什么”就是继“去哪儿吃”、“吃什么”、“吃完干嘛”人生三大难题之后的第四大难题。

如果你也在为“七夕送什么”这个问题而发愁,那你不妨到“物有腔调”看一看。

每一个物件都经过我们的精挑细选,只为告诉你:好物件,自有腔调。

你可以送Ta一本晓家的手工本,并随手工本附上你的思念。

你可以送Ta一把漪印堂的如意伞,在你不在Ta身边的时候替你为Ta遮风挡雨。

你还可以送Ta一支五玄土的铜书签,感受书中的内涵,文化的厚重。

你也可以送Ta一盒御上茗的茶叶,给Ta一场心灵上的洗涤与放空。

当然,还有大漆珠串,不同的系列是不同的心意,代表着不同的祝福,不同的寄语。

寄情于物,物便有了生命,有了腔调。

相信你喜欢的那个Ta,一定是个很特别的人吧。

来【物有腔调】,为特别的Ta,选一份有腔调的礼物。

About this

人有腔调,物,也有腔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