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感悟随笔三则

2019-11-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花一世界滕老师

我在一个智慧父母学习群里,与众位智慧父母结伴同行学习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知识。

群里有一个固定活动,就是发我们都佩服的一位心理咨询师——张廷贵老师前几年写下的感悟。

我跟随张老师学习多年,今年也尝试每天写点小感悟,不承想竟然坚持了三个多月了。为了能够促进自己,更有动力前行,今天摘选三篇,请大家指正:           

                (一)

先说一个故事:一位帅哥,拆二代,有房有车并且事业编制,多年恋爱,经常无疾而终。

每次交往了新女朋友,都坚持不送生日礼物、不在节日里买鲜花,即使女友在暗示无效、明说也多次的情况下。

他的理由也是振振有词:我不能惯她!我不喜欢物质女孩!

讲究精神境界的男孩愤懑于一个个提出分手的女孩,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利他和自私是人格特质的两端。

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眼中没有他人,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就会偏于自私的一端,在人际关系中处于不利和不顺的状态。

利他的人,会关注对方需求,认同人的社会属性,互谦互让,互爱互助。

婚姻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它是一曲双人舞。

                    (二)

一位中年妈妈近几年学习家庭教育,这几天更是为公益群里不断录制音频、写感悟。

她找到了提升空间很高兴,即使昨晚忙完家务后已经十点,仍然坚持到十二点完成学习群里的各项任务!

早晨起来头晕脑胀,抖擞的精神没有了。突然悟到熬夜的孩子,岂不是如此?此时给再多的压力和鸡汤也是没有用的!她与孩子交流自己的感受,母女彼此相视而笑。

当我们有了更多的经历,体验过更多的感受,才知道来访者真正要表达的感觉是什么。

共情,不是听听而已,也不是说说就罢了。

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家长重新踏入学习的河,回忆曾经的求学味道,体验新的学习经历,与孩子经常同步共振,那种能量场,怎一个嗨字了得!

                    (三)

先说一个故事:

有两个学生,因为考试焦虑,在期末考试前夕,分别去找了同一位心理咨询师。

助手整理咨询资料时,发现咨询师采用了不同的咨询技术。于是,他好奇地提出了疑问。

咨询师思索了一下,问道:“你看大药房里感冒药有多少种?”

助手挠了挠头,说:“这个感冒药太多了,哪能数得清呢?”

咨询师笑着说:“心理问题也如这感冒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症状。表面看,这两个学生的考试焦虑是一样的,考前紧张心慌,失眠,但他们的压力源是不同的。第一位学生追求完美,要强好胜。第二位则主要是因为父母。即使都为了父母,这么多年,我也分了很多种类。他们有的是因为惧怕父母,有的是因为担心难以回报深恩。正如同世界上有千万种花,有千万种果,但它们必有不一样的根。”

助手恍然。

生活中也是如此,当别人有困难时,不要急于献计献策,帮着拿主意,先看清楚是什么样的人,再问清楚是什么样的情况,不能好心办坏事,让自己的话真正能帮助到他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