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
原文:内在的小孩’向外的投射。溺爱的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
想法: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这两种有点矛盾的观点在同一个人体内。
2019-06-18
原文:内在的父母’也告诉他们,爱自己不对
想法:在强调奉献的环境下,父母爱自己,会增加他的罪恶感。
2019-06-18
原文:广州晴朗天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袁荣亲认为,溺爱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与溺爱相对应的是真爱,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真爱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满足他不同的成长需要。真爱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
想法:溺爱有时就像政治正确,我爱自己的孩子总不会错吧,甚至我还牺牲自己去爱她。但实际情况却是父母懒于思考孩子的真实需求。
2019-06-18
原文:既然父母那么爱她,他们那么富有牺牲精神,她怎么能够反抗呢?
想法:父母的过度的爱也会给孩子过多的心理压力。
2019-06-18
原文:在幻想和白日梦中,以逃避探索世界的乐趣、责任与挫折。
想法:尊重孩子独立与成长的爱;遇到挫折时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责任感。这些都是在成长过程需要培养的。
2019-06-18
原文:袁荣亲说,0~2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育安全感,2~4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育他们的自主能力。
想法:在合适的年龄教会孩子合适的东西。
2019-06-18
原文:如果我们总‘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真实。
想法:在别人的眼中寻找自己,只能是越来越迷失自己。就像小马过河,同样一个行为有人说你好有人说你坏
2019-06-18
原文:2~4岁期间,尊重孩子自主的探索,但又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出现在他面前……这种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中心的真爱会让孩子成为自爱、爱别人、有鲜明的自我意识、健康的自主人格和高度创造力的人。
想法:尊重孩子,并在需要时给予帮助
2019-06-18
原文:爱是合理的给和合理的不给
想法:
2019-06-18
原文:溺爱不管看起来是多么富有牺牲精神,也是懒惰的、缺乏思考、陈旧、僵化,而且一成不变。
想法:真挚的爱有对立,争吵,鼓励,敦促,安慰等。
2019-06-18
原文:父母比孩子对学习更着急
想法:
2019-06-18
原文:父母们造成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应试教育低
想法:孩子的学习压力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母的攀比,而不是应试教育。
2019-06-18
原文:外在评价系统。小时候,孩子太在乎父母的评价。
想法:内在评价系统和外在评价系统。有内在评价系统的人,才会有自己主动做事的内在动力。
2019-06-18
原文:她自己内心深处瞧不起自己。“你怎样看自己,你就会怎样看别人。
想法:确实如此。你最讨厌的人往往身上都有你自己的影子。
2019-06-19
原文:简单说来就是,如果你抵达过某种境界,再做这样的预言,你自己就容易相信。我在化学成绩上取得了年级第1名,由此开始憧憬其他科目也去争取类似的成绩。这种憧憬,是扎实的。
想法:可以解释再一个方面优秀,如果去了另一个方面也优秀的人。
2019-06-24
原文:感受远比所谓的事实更重要
想法:很奇怪是不是。但有些事情就是这么奇怪。已经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实没有意义,没有发生的内心的揣测和感受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2019-06-24
原文:一些人之所以喜欢评价,是因为他们学来了父母对自己的交流方式
想法:想想自己有时就像一个指点江山的人,老爱给人提建议。
2019-06-24
原文:急于评价的人着眼点也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交流感受”。
想法:有道理重点放错了地方。重要的是交流感受而不是解决问题,因为有些事就根本不是问题。
2019-06-24
原文: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对方是怎么感受的
想法:有些人并不愿意交流自己的感受,只愿意等着别人发现自己的感受。或者很隐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2019-06-24
原文:目的是相互理解与接受。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接受,就多一分温暖,家就更像一个家。
想法:看似简单的几个词,有时一辈子也整不明白。
2019-06-24
原文:让一个男孩成为男人,让一个女孩成为女人,这是正常的父母的自然期望。要实现这个目标,3~6岁是关键期。
想法: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2019-06-24
原文:3~6岁的孩子,他们没有什么外部评价体系,他们不在乎拥有太多的物质条件,也不会拿这些东西去衡量父母的价值
想法:提现到父母和谐,而不是互相争夺对孩子的爱。家要把父母的关系放在中心,而不是把孩子放在中心。
2019-06-24
原文: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是心理活动和心理需要的核心。爱,则是令亲密关系健康流动的最高原则。
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