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之古文古诗词赏析

人生不如意 《自遣》显高格 ——品读罗隐的《自遣》

2019-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杏坛耕夫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诗以言志,歌以咏情。”诗歌自《诗三百》开启书面表达之后,经过“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魏晋南北朝”的蓄势,已经储备了强劲的力量。到了唐代,诗歌似决堤的千里江河,一泻千里,势不可挡。从初唐到盛唐,从中唐到晚唐,诗歌在唐代达到了空前繁盛。不论是名家辈出,还是经典迭现,无不从不同的角度透视出唐诗独有的魅力和韵致。“国家不幸诗家幸”陈说的是文学发展与社会政治发展相悖的事实。但是,唐朝的文化发展与文学繁荣却跳出这种框定。   唐朝经过几代皇帝的经营,国势达到空前的强盛。而国运昌盛并没有限制和阻碍文学的发展,反而为文学的空前繁盛创造了条件。据可查资料,仅唐一朝就有近5000位诗人。其中有很多了不起的诗人,这些人有着过人的才华,而且学识渊博。不过,社会与个体之间永远存在着矛盾。作为生命的个体,他们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很难找到调和点。这样,最终的受害者还是个人。由于自我定位与社会为自己所提供和创造的机会存在很大的距离,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生活的不尽如意,甚至处处碰壁。因为无法与社会达成调和,使得他们没有受到重用,导致才华最终被淹没。在众多诗人中,晚唐的罗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出生于晚唐的罗隐和许多士子一样,也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可是,由于他的文章讽刺意味太强,人也很狂妄,这使他在讲究谦虚的中国古代社会里非常孤立,考官们对他很反感。罗隐即使名声很大,连续参加六次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改名为罗隐。咸通八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更加为统治阶级所憎恶。罗衮赠诗给罗隐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罗隐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纵有旷世之才,但终为世所弃。经过10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的打击之后,受黄老思想影响极深的罗隐经历痛苦的挣扎后,最后只能够放弃走仕途打拼的想法,开始过起了一种放荡不羁的生活。

见弃于世,自然对社会心怀不满。用什么样的方式排解内心的愤懑,而又不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需要的是智慧。罗隐则是用他手中的比,借助一个个文字的缀连,变成一首首极富韵味的诗歌,以实现“不平则鸣”的心理诉求。像》——“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就是一首很讽刺的作品。虽然通篇看似在写蜜蜂,却充满了无限的讽刺。尽管参悟老庄思想的精髓,但面对现实时,还是达不到“无己、无名、无功”的人生高度,这就导致他一辈子都活在痛苦之中。即使暂时可以用醉生梦死的生活麻痹自己,可是回归现实时,引发的则是更大的痛苦。他的《自遣》诗,就是这种人生之痛的抒写。生活中没有实现理想,不需要理会什么理想,就潇潇洒洒地去过完自己的一生。不过,这种故作潇洒的背后隐藏的则是一种人生的无奈。

而要真正理解诗人的这种情感寄托,只有通过品读诗文,读出字里行间所蕴涵的应有之义才能实现。从遣词用语看,《自遣》写得很直白,通篇犹如大白话,没有使用高超的表现技法。但是,通过文字搭建的话语场域走向文字的背后,走进诗人的内心,才发现浅近的文字蕴涵的细腻情感,以及诗人内心的悲痛,这使诗歌具有了别具一格的况味,尤其是最后两句表现出诗人悲痛的情绪,让诗歌更充满了一种凄美之感。诗歌的开篇两句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表现的思想情感有些消极,同时也反映出当时诗人内心的极为痛苦:得到时就放声高歌,这世界也没有什么,一切都让它去吧,即使有再多的忧愁,那又能怎么样呢?所以才不去理会这些忧愁,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很多时候是很难掌控自己命运的。投射的理想与写实相遇时,两者很难达成一种平衡。趋利向好是人类共识性的心理,可是现实很难随人愿。这样,如果能够得到上苍的眷顾,自己能够达而顺,就应该及时行乐。穷与逆对内心的灼伤力很大,但是在不可逆转的境遇下,愁与恨在所难免,但也无济于事。因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要辜负了好韶光。两句以直白的语言所表达的表层意义是这样,但是文字背后蕴涵的则是,人事无常、世事难料,命运无法掌控的悲凉。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是千古名句:只要今天有酒,才不去理会什么忧愁,还是喝它个一醉方休,也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即使明天有再多的忧愁,那也只是明天的事情。显而易见,诗人以稍显颓废的文字传递出一种略显消极的思想。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失意时引发的感怀用什么来消解,酒是最好的工具。“古来圣贤皆寂寞,但愿长醉不复醒。”酒精可以暂时麻痹自己,能够暂时地忘记现实的烦恼与痛苦。过往的人生无法追回,未来的人生无法预期和掌控,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活在当下”。荣辱得失,顺逆穷达是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的,只不过程度和方式不同而已。当现实无法改变,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改变自己。颓废与伤感是一种活法,潇洒与乐观也是一种摆渡人生的方式。怎么取舍和抉择,取决于自己的心性。社会辜负,甚至抛弃了罗隐,但文字成就了罗隐。不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罗隐用他的诗歌塑造了一个特立独行、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主人公表现出的人生态度还是多少能够给人以启示的。只是,不同的人从中汲取的精神内核不同罢了。(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陈士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