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作家的一生(三)

2022-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瞎写君

——嫁给我,我不想放开你了。

——你......你怎么一点心理准备都不给人家,好歹也让我考虑一下嘛。

——好,考虑吧,五分钟?

——不行!

——那要多久啊!

——总得让我把这《门后的心》先看透了吧。

作家马上放下了心,他知道女孩的考虑不会超过看完这五百二十页的时间。那天晚上他睡得很香,他对自己说要好好地休息一周,别的什么都不想了,要以最佳的状态去迎接我的新娘子。

然而,他错了。

他们在第二天的傍晚就注了册,三天后就正式举行了婚礼。

现在看来,原来这个时候已经是作家一生最幸福的日子了。

婚后,作家因为自尊心让妻子辞了职,留在家里为他校稿。他企图再创自己的辉煌时期,但离群太久的他对外界的转变不闻不问,新的作品屡屡碰壁,成了出版社之间默认的销量杀手。偶尔出版成功的,销量也不大如前,再次跻身于作家群里的他,甚觉反感。

在勉强出版了三本书后,作家的名声已经一落千丈,没有书店肯引进他的书,出版社方面也忖度这是否与之解约。

然而作家的运气似乎还未用尽,这段时间他在同学的帮助下,写了一本既维持了自己创作原则,又符合市场所需的作品。

这本书在创作时原名《梵高之死》,后来改为《向日葵凋零之日》出版,虽然当时作家已经在走下坡路,但仍然写出了这本迄今为止他自己最优秀的作品。

那天正像八年前的聚会一样,同学主动走到当时独坐一角的作家跟前,递给了他一张关于梵高画展的传单。

——去看看吧。

同学告诉他,最近市里举办了关于梵高的展览不下十次,而且参观的人流量极大,相信这很快会通过更多的媒介变成全城最热的话题。如果可以抢在其他作家之前,创作出一部关于梵高的作品,很有可能会大卖。

起初作家说对这个主意兴趣不大,其实他压根就不想考虑这种方向,他认为这样做会动摇自己的创作原则。最后,同学请出了作家夫人来帮忙,双管齐下终于动员到作家“尽管去看看”。

众所周知,梵高的画作素来以用热烈的色彩描绘生命激情而著称,这对性格阴郁的作家来说,要怎么写这个人都是格格不入的。

但当作家真正身临其境,看到画作时。他被震撼了,他想不通世人那些对梵高的评价究竟是怎么来的,他看到了真正的梵高。

——他也是个赌徒,而且比我更拼命,我喜欢他。

妻子与同学相视而笑,他们知道作家说得出这番话,作品就已经算是成功了一半。果然,盯着面前三幅《向日葵》的作家,让他们快去给他找本梵高的传记来,而他自己似乎丝毫没有挪动的意思。

当两人带着书回到展览现场时,作家依旧一动不动地站在画前,妻子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作家方回过神来,他转身对同学笑了笑。

——他的风格和我一样,他的画里充满了哀愁,我要写一部《梵高之死》。

之后的一周,作家将这本传记反复看了三遍。他越发感到自己与梵高的精神正在融为一体,而且还从梵高的生平中找到了不少相当微妙的疑团。

——这些都可以大做文章!

同学在知道作家的想法后,马上建议他将其撰写成推理小说。

——但我对那种东西一窍不通。

同学就向了作家介绍了几本推理小说大师的作品,随后作家在一个月内就给《梵高之死》写出了详尽的细则,全书的结构相当紧凑,透过梵高死前所作的八幅画勾勒出梵高一生起跌的全貌。

故事以梵高从精神病医院回到弟弟提奥的家开端,接着就从这个时候一直写到梵高弥留之际的故事。

这段时间里,梵高不再发病,然而却时常想起自己在接收治疗时的点点滴滴。他的精神世界也在这段时间开始了剧烈的震动,他每多作一幅画就多添一丝困惑,而且每幅作品都能让他发现一个来自自己前半生的死结。这位伟大的艺术天才终于在濒临崩溃时,选择了自我了断。然而,弥留之际的梵高却惊觉自己早已看清一切疑惑的本质,解开了自己疯狂一生的真相,最后拒绝被抢救而与世长辞。

就故事结构而言,这种铺排或许略嫌普通。但若论笔法,作家的阴冷文风简直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故事大部分以描写梵高的矛盾恐惧心理为主,而梵高的生平又在这个复杂的心理状态之中展开。这种现实与幻想相互缠绕的写法,正是作家艺术精华的极致。

果不其然,从正式出版那天开始,《向日葵凋零之日》就高踞读者问卷的榜首。在重印两次之后,就连之前失掉的读者也都一下子赢了回来。这个时候,作家的生活基本恢复到最初负债前的水平。

眼光独到的同学建议作家应该趁热打铁,再以同样的手法推出一部有推理成分的另类作品。

——这很可能会掀起一股新风潮的。

可惜,作家在写《梵高之死》的时候,身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见识过真正的梵高后,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最能表达心中激情的路子。不是推理不推理,更不是名人效应,而是如梵高般一样,以自己的灵魂为燃料点起他的阴冷之火。

——我不会再写这种东西,虽然我也相当喜欢《向日葵》。

对这个回答,同学目瞪口呆,妻子也无能为力。

这是一个新的转折点,从这时开始,作家渐渐创作出越来越极端的作品,他放弃了叙述,放弃了议论,有时甚至把描写也放弃了,通篇写满恍如精神病人梦呓般的文字。当然,这只是出版社和读者们的看法,作家对自己的作品仍是倾尽心血。

在接下来的一年间,作家连一本书都没有出版成功,而且每次交稿周遭必定非议四起。但作家竟然毫无动摇,写出了一个共八部长篇的系列——《狂冢》。这是一部孤高的作品,内容可以说是非常深刻。对这部巨著,只能说是生不逢时,作家也知道除了妻子之外,不会再有任何人对它感兴趣。

——写下去吧,你是对的。

作家抱着妻子流泪了,是喜悦的泪水。

很快,作家三十一岁了。出版社已不再与他续约,而凭着《向日葵》而带来的收入也已经所剩无几。妻子开始了出去打工,勉强支撑了两个月之后,妻子也病倒了。作家忍着泪将《狂冢》和以前一直在用的纸笔和墨水全都打包起来,放到了一边。

同学接到他的电话时,正在发掘着有前途的新人。

——再帮我一次,我要写一本大卖的书,我需要钱。

(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