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孔子的有若

2022-12-04  本文已影响0人  离离风翼

有若,有氏,名若,字子有,世称“有子”。

有若是鲁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孔子去世以后,弟子们非常思念老师。因为有若相貌很像孔子,就让有若装扮成孔子的样子,在台上讲课。

也有人说,是因为有若的思想与自己的老师孔子很相近,所以让有若扮成孔子。

从《论语》的记录来看,有若很好的继承了儒家仁义思想的精髓。

当然,有若在学习过程中,不盲从,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

但在表述上,则不如孔子用词浅白精炼,含义广博深远。

《论语》中有几段记录了有若的言行,显示出了他的思想。

01)君子务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为人孝顺、尊敬兄长的人,而喜欢冒犯长辈的,很少见到;不喜欢冒犯长辈却喜欢犯上作乱的人,从未有过。君子坚守根本。坚守根本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尊重兄长,这就是仁道的根本!”


这句话是让人们懂得,要务本。

首先,明确做人做事的根本是什么。就像一棵树,先把根扎得够深,才会枝繁叶茂。

儒家思想认为,孝悌是成为君子的根本。

懂得感恩和尊重身边的亲人,才能推己及人,齐家治国平天下。

02)礼和持中。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大小事情都由此出发。有行不通的时候,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有若认为,推行“礼”,是为了让整个社会协调发展。

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社会所有的关系是和谐的,这个社会就会走向正轨。

但是“礼”与“和”是辩证关系的,不能偏向于任何一方。

为礼而礼,为和而和,都失去了中庸之道。

比如说,我们与家人发生了矛盾。总觉得自己有理,错在对方,最后很容易演变成,为争吵而争吵。

这个时候,如果能够以“和为贵”,放下怨气,心平气和地商量解决,也就能避免很多矛盾。

当然,为和而和,只是一味妥协,就失去了礼。

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03)事近义礼。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所说的话才能兑现;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就远离耻辱;因为没有失去义和礼,所以是可靠的,能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

要做个守信用的人,对人要谦恭有礼,但这些都要符合义和礼。

如果对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情守信用,那就是僵化的“信”,成为“硁硁然小人哉!”一味死教条了,就偏离了义。

待人恭敬也一样,如果恭敬过分,没了真诚,进而变成谄媚,也就偏离了礼,

依靠“信近于义”“恭近于礼”的准则,做事就不易离开中道。

有若在这里,对义和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做了具体的阐述。

守信要合义,谦恭要合礼。

04)民富为先。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当遭遇饥年,国家财政紧张,是从民众身上敛财,还是领导者自己节省用度。

有若的答案是:先顾及百姓生计。

有子这句话体现了儒家的“富民”思想。

百姓要先富足,生活无忧,然后再加以治理,社会才能稳定发展,国家的用度自然也就充足了。

就像一个公司,为员工着想,保障员工的福利待遇。之后,管理才起到相应的作用。

否则,员工整天担心工资,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公司的人心必是涣散的。

这样的公司,会有长足的发展吗?

富民思想,用在国家治理,公司运营,家庭教育等各个领域,也都是适用的。

利己,先利他。

另外:

有若被尊为“儒学圣贤”,他的思想与孔子非常相似,既很好的继承了儒家思想,在具体问题上又能够独立思考。

学习有若的思考能力,将儒家思想用于现今的生活实践。这也是学习国学文化的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