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亲子阅读得失的思考
对亲子阅读得失的思考
阅读很重要。一个人的智力启蒙、道德养成、素质培养,以及他创新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阅读。
相比一些勤奋的妈妈,我与儿子的亲子阅读开始的并不早。在儿子两周左右时,我开始拿女儿小时的几本书给他看。严格地说这并不是真正的亲子阅读,既无选择又无规律。没想到孩子很喜欢,睡觉前竟总是主动地让我读给他,更没想到是,一次自己竟“读”起来,还读得抑扬顿挫。那时儿子两周多点,并不认字,应该是在听我翻来覆去读时把故事背过了。而儿子不经意地“读”让我有了坚持读下去的想法,有了“投资”的念头,也便开始关注亲子阅读,开始注意书籍的选择。所以,严格说来,我们的亲子阅读是从儿子两周半开始的。
几年坚持下来,觉得还是有许多收获的。
较强的专注力
原来总觉得孩子淘,整天爬上爬下,有好多次大人稍不留意他就爬上了餐桌,甚至电视柜,还破坏了好多东西,一点也不消停。儿子两周半开始上幼儿园时,我有许多的不放心。可老师说,无论上什么课,班里三十个孩子,大部分孩子根本稳不住,只有两个孩子能把四十分钟坚持下来,儿子是其中之一。
淘气爱动是小孩子的天性,我觉得儿子的“安静”得益于我与他的亲子阅读。读故事时,我总会把他揽在怀里,用下巴摩挲他毛绒绒的脑袋,而儿子可能也很喜欢,赖在我怀里,听完一个还要再讲一个。应该说阅读对专注力的培养有较大帮助。
细致的观察力
我觉得与周围没有读书的同龄孩子相比,儿子的观察力要细致一些。这应该也与读绘本有关系,因为很多优秀绘本都是以细节取胜。在看《小狗阿疤想变羊》时,儿子就发现了我没注意到的“另类”。
在生活中,儿子也特别留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像小区花坛里的蜂窝以及单元门口上方巨型蜘蛛网这些大人们熟视无睹的东西就都是儿子发现的,并且儿子很善于“察言观色”,有时我的情绪变化都会引起他的反应。
无负担识字
应该说阅读与认字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阅读,孩子可实现轻松地无负担识字。
在与儿子共读时,我只是为他读,从没刻意地让孩子认过字,也从没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问题。阅读应该是悦读,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任务或考试。但几年下来,孩子已能自己阅读简单的故事,且读得很流畅。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具有上下“语境”的词汇自然而流畅地大量输入,让孩子对词的理解比较精准。每当看到儿子自己拿本书像模像样地读时,我的心里总会有一些感动,可以说,亲子阅读让孩子在没有负担压力下,一举多得,实现了识字与理解能力的共赢。
规则意识的形成。
儿子是一个很好沟通的孩子,带他出去,还从没发生过让大人难堪的事。每次去超市,若遇到喜欢的,会长时间“驻足把玩”,但若不需要,儿子就会主动地放下。
有次参加一个婚宴,好多孩子在大厅里跑,甚至去礼台处自己抓糖。当时也有小朋友邀儿子一起去,我对孩子们说:大厅人太多,不能去跑,更不能自己去拿糖。儿子尽管也非常想去,但听了我的话后没有去。结果,一会儿大厅里响起了孩子的哭声,原来是孩子跑时撞在服务生身上,撞翻了菜,自己也重重地摔在地上。
我个人觉得儿子比较讲道理和规则,能够比较平和、平等地沟通,与读书是有莫大关系的。
应该说,亲子阅读对孩子性格的塑造有很大的关系,可是,我有时又担心,读书多了会不会让孩子过早地开始思考,会不会束缚他的想象力?会不会有一些与年龄段不相衬的早熟?另外,因为共读,我的阅读我选书的标准,会不会对他形成无形的限制和“框框”?
不管怎么说,与孩子共读的几年,是我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几年。看着他能接受的“文字”越来越长,看着他专注的时间越来越久,看着他的主见越来越多,我很是欣慰。我愿意陪伴孩子走入书本的大千世界,去发掘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走进更丰富更广阔更富有生机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