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的艺术(1)
今天听了樊登读书会解读《放弃的艺术》,看到题目觉得很疑惑,我们都在提倡坚持,此书为什么要说放弃?坚持是我们特别看中的品质,这也是我这些年一直学习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坚持?
书中给出的原因有:
1、近在眼前的胜利:
通常我们都相信,再坚持一会,胜利就在眼前;
2、可得性启发
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就是一种可得性启发;
3、间断强化的力量
时不时发生的好事,好处的刺激;
4、承诺升级
当失败的倾向出现,人们更容易选择继续坚持,并将原本的承诺升级;
5、沉没成本
来源于经济学,以往对一项事情的投入;
6、自动被套路
无意识的选择;
7、难以走出舒适区和故步自封
没有勇气改变;
阿德勒说过,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我们的坚持也都有目的。
有目标就会有动机,动机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他们之间最基本的差异在于,内在动机指的是因为某事有趣或令人愉快才去做,而外在动机指的是,因为某事会导致一个可分离的结果才去做。只有受到内在动机激烈的目标,才最有可能激发你最大的努力与创造力。
目标可以分为接近目标和回避目标,接近目标的公式是:如果我做了事情x,那么事情y就会发生;回避目标的公式是:如果我不做事情x,那么事情y就不会发生。其中x和y分别是你的行为和你希望实现的结果。这二种都可以描述成一个人的人格。
书中讲了一个例子,如果a和b都想和c交朋友,a是接近性人格,想要交朋友是为了建立社会关系,拥有亲密的关系,而b是回避性人格,他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社交孤立。这就是目标一样,但是“原因”相反。
生活中不难观察到,有些人是a,有些人是b,她们做同样的事情,可是目的不一样,过程也就肯定不一样。
接近目标和回避目标,虽然有混合的时候,但相对固定。无论是日常还是面对放弃的时候,接近目标更容易幸福感高;
什么原因形成了我们这样的人格呢?答案是与你的童年相关,是的,与你的父母养育你的方式相关。
一个童年和父母产生依恋关系的孩子,更容易形成接近目标的人格;
(此书信息量大,完全整理需要一定的时间,此为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