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搜集整理(四)

2019-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王贝贝_82f0

---祝赵总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86

父母要以身作则,不做“坏榜样”(2)带着孩子一起看电视剧      害处:有些家长喜欢带着孩子一起看电视,因为这样既能照顾孩子还能自己娱乐,两不耽误。但是很多电视节目并不适合孩子观看,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而且长期看电视对孩子的视力发育非常不利。      改变方法:给孩子看的电视节目一定是要适合孩子的发展阶段,内容一定要健康,而且小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也要严格规定。最好用玩游戏等来取代看电视。

87

父母要以身作则,不做“坏榜样”(3)没有礼貌      害处:家长平时“出口成脏”,或者总做些没有礼貌的事情,孩子自然会有样学样,在长期的模仿中逐渐把这些举止变成自身行为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没有礼貌的人。以后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上,还是在学业、事业上,没有礼貌都将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改变方法:审视自身的行为,争取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在教育孩子上,言传、身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88

父母要自身作则,不做“坏榜样”(4):自己勤俭,对孩子却大手大脚      害处:有的家长省吃俭用,对孩子却出手大方,以为这样是爱孩子,可除了让孩子学会奢侈、不懂回报和付出、没有良好的理财意识,反倒不能让孩子明白一些他该学会的品质,如节约、有计划的支出等。      改变方法:爱孩子不是给他昂贵的东西,而是给他合适的。从小教会孩子理财,懂得感恩和回报、明白节俭的道理,才是给孩子最好的。

8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品没有生命,农作物则相反。受教育者是有生命的个体,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在每个阶段都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正因此,揠苗助长使不得,填鸭式教育抑或大水漫灌也使不得。唯有以自由为土壤、以尊重和爱为阳光,才能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健康生长。「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是因为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只有遵循儿童内在自然的发展秩序,才能在潜移默化与润物无声中,让心灵更丰满、人格更完善、个性更彰显。

90

培养好习惯人的习惯是被培养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而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会让人走向成功,或者拥有好的心态。有一个鲸鱼实验。科学家有水里放一堵玻璃墙,鲸鱼和实物各放在一边。一开始,鲸鱼猛烈地撞击着玻璃,后来它终于发现,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段时间后,它不再撞击了。后来科学家把玻璃墙拆了,然而,鲸鱼还是如是有玻璃墙的一样,只在自己那边活动。人的行为正如这个故事一样,在一段时间或一些重复的经历后,就被固定起来,就形成了习惯。研究表明,21天就足以形成一个习惯。当然,如果要改变一个习惯,也跟这个习惯形成的时间有很大关联,改变会更难,要花费更多时间。所以,我们要注重孩子的细节,注重引导。一个好的习惯,就是一笔财富,他会享受一生的。

91

育儿小方法:降低声调,让孩子更集中注意力听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往往采取“先发制人”的方法,大声呵斥,以求先镇住孩子。然而,他们往往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孩子要么大声哭闹,要么使用高声调反抗。如此一来,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家一肚子气,甚至引出家长对孩子的一阵揍打,可孩子的心里仍然是不服气地,家长大声没有效果,不妨试试降低你的声调。降低声音,不但可以约束自己,控制情绪,还可以降低孩子的反抗。因为家长说话声调低,孩子也会因此更集中注意力听,他们虽然也知道自己是在被教育、被批评,但内心仍然感觉是被尊重的,因而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

92

延迟满足: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人有无耐心,表现出两个方向。一个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另一个是,能够等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到来。这中间区别在于,一个不等,一个可以等。这个等,就是耐心。克制是可以培养的,自己一个人难做到,应该两人配合可多人配合去实现。有一个“三分钟游戏”。孩子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玩游戏、看电视。爸爸找来一个仿古的沙漏,而孩子非常相玩这个沙漏。爸爸跟他约定:这个漏斗是古时的计时器,沙子漏完正好是三分钟,咱们一起看故事书,三分钟一到,你就去玩吧。开始几次,孩子根本没看书,而是盯着沙漏看,等沙子漏完就去玩了;但爸爸并不气馁,多次之后,孩子慢慢的把视线转到书上来。再多次,孩子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要求延长时间,但爸爸坚持只看三分钟。很多次后,孩子就主动去看书去了。三分钟,正是适合孩子的注意力的特点,三分钟之后就打住,要经过很多次培养,形成习惯,这样,孩子就能做到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物了。

93

育儿小方法:当孩子内心受伤时,你会怎么做?孩子内心受伤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来源于外部,也可能源于内在。当孩子受伤时,常常伴随的是恐惧、悲伤、自责等负面情绪,而且往往容易将矛头指向自身,认为自己很糟糕,爸妈会因此不爱自己,厌恶和否定自己。创伤心理学认为:处理创伤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受伤者感受到安全感,让其建立正性体验,暂时远离负性体验,让其感觉到安全与支持。因此,当受伤的孩子责难自己的时候,家长应直接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也许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受伤确实是因为他自身的某些问题,这时告诉他不是他的错,不是助长他推卸责任吗?于是很多家长可能会利用此时进行说教,试图让孩子达到痛定思痛的效果。殊不知此时的做法,如同火上浇油,雪上加霜。试想,当你处于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中,此时有人还在你耳边进行指责或说教,你的感受是什么?“这不是你的错”直接传达的信息是:我没有指责你的意思,并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否定你这个人,我依旧是爱你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说一些鼓励性的言语,效果会更好。

94

你平时会对孩子说“对不起”吗?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被指责,尤其是当家长误解自己的时候。孩子渴望家长的那句“对不起”的背后,无非是想得到家长的理解,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然而,当这句“对不起”被家长隐藏的时候,孩子内在的伤痛,也正随着愤怒、悲伤、委屈等情绪一点点地累积着。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误解了孩子,应当及时道歉。道歉不仅能及时消除误解,还能树立家长勇于担当、以身作则的形象,这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正面且积极的。当遭到父母的误解时,无论是哪种方式的误解,每个孩子渴望的无非都是家长真诚的道歉,填补内心深处的那个缺口。“对不起”尽管只有三个字,传递的信息却是:你没有那么糟糕,我误解了你,甚至伤害了你,我有不对的地方,我承认我的错误,并向你真诚道歉。

95

父母应给孩子以尊重。        尊重比爱更重要。爱是不由分说的给与,父母强势的爱极易不知不觉演变成侵犯个人意识、阻碍个性发展的武器。尊重是退一步的海阔天空,划出生命个体之间的边界,以退为进,爱之有度。中国山水画因留白而意蕴无穷,尊重是爱的留白,是亲子的留白,意义非凡。        只有内心强大的父母,才可能给孩子以足够的尊重。在生活中,父母对孩子产生的情绪,并非与孩子的行为完全相关,往往更多来自父母在社会上的遭遇,再投射到孩子的行为上。也就是说,世界对父母是赞赏还是否定,直接影响父母情绪的好与坏,父母眼中的孩子行为也就变得可爱或者可恶。内心强大的父母,无论外界阴晴,都能有一片独立的心灵天空,就能够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人去看待,就能够保持家庭的风和日丽,才会有对孩子的尊重。父母真正尊重孩子,孩子也才可能从心底里敬重与喜爱父母,从而形成家庭中情感的正向互动。

96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是要让对方能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5、调整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6、要注重孩子品格和精神的培养,而非一味的追求分数

97

有不少父母“擅长”打击教育,但这种打击教育并不能起到“为了孩子好”的目的,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经常被打击的孩子,往往十分自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情绪中去。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不仅体现在当下,它更像一根针,透过绵长的岁月之中,时时刺在子女的心头。清代教育家颜元也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经常夸奖孩子,给孩子积极的暗示与鼓励,孩子会表现地越来越出色。

98

育儿沟通小技巧:用游戏方式帮他培养好习惯同样的内容,换一种说法,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强制性命令和催促,“都几点了,怎么还不去洗脸刷牙?”

  主动要求和孩子进行游戏,“宝贝,我们来一次刷牙大赛吧,看谁刷的又快又好?” 孩子开心地拿起牙刷,一脸认真地完成“比赛”。分析:孩子天生爱玩,抓住这点心理,沟通起来就容易了。比起强制、催促式的语言,好玩的游戏更容易让人接受。在轻松的氛围中,幼儿既能积极完成事情,又不会感受到压力。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情况。所以你还在用“都几点了,你怎么还不……”这样的句式吗?

99

育儿沟通小技巧:用描述性语言鼓励孩子正确夸奖孩子,鼓励孩子的进步。✘ 看到孩子整理好玩具,简单地用“宝贝,你真棒”来表扬。

 “宝贝把玩具都送回自己的家了,你做到了!”,然后给他一个爱的抱抱,并告诉孩子他会慢慢地会掌握更多的技能。分析:恰当的表扬可以帮孩子强化良好行为习惯。不过表扬也要讲究技巧,总是用“你真棒”来表扬孩子,就算我们不嫌腻,小朋友也早就听腻了。比起笼统的夸奖,描述性的语言有更好的激励效果。从细节处夸奖,让孩子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的好,这样才能巩固孩子的良好习惯。

100

育儿沟通小技巧:不要马上否定孩子孩子也可以有自己的意见,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 孩子说“上幼儿园好无聊”的时候,下意识地反驳“哪里无聊……”然后列一大堆理由来证明上幼儿园的好处。

 用中立的语气回答:“是吗,上课很无聊啊,是哪一节课呢?可以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觉得很无聊吗?”感受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需求。然后针对具体情况解决。分析:如果你一开始就不认同孩子的观点,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企图说服孩子。这样的对话是无意义、没法继续下去的。孩子的想法和一些日常规则相悖时,家长要对他表示理解,再告诉他自己的观点。这样既能教给他规则,又不会激起他的反叛心理。

101

育儿沟通小技巧: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尊重孩子的情绪是成功沟通的基础。✘ 到了起床的时间,孩子还在磨蹭,冲进房间一声大吼“快起床!”

 走到床边,轻轻地询问“妈妈知道你想多睡会儿,不过我们上学不能迟到,你是现在起还是过十分钟再起?”给他一个缓冲时间。分析:如果已经清楚表达了命令,孩子还是任性胡闹的话。家长不妨给他一个选择的机会。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先不要忙着责怪。了解清楚原因,然后问问“你想怎么解决?”给孩子思考和选择的余地,而不是一味的命令。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成长。

102

育儿沟通小技巧:明确表达你的要求✘ 一遍遍地催促孩子吃饭,“乖,我们快点来吃饭好不好”,“再不吃就要凉了哦”。

 盯着孩子的眼睛,用严肃的语气说“宝贝,你现在必须吃饭了,马上做到饭桌旁边。”分析:为什么有时唠叨半个小时,孩子还是无动于衷?其实这是命令不明确的锅。在传达要求的时候,首先要目的明确,让孩子知道“我要做什么”。喋喋不休地催促只会让人不耐烦。各种商量和试探的语气也会让孩子理解模糊,无法行动。所以,下次试着用动作+肯定的指令来沟通吧。

103

孩子成长路上无小事,比起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更希望父母关注他的点点滴滴。让孩子把话说完,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忽略他们的感受,养育孩子如同栽种花草一样,是需要时间来呵护的。孩子的世界充满了新奇和想象,无论孩子的言语多么的幼稚,都是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无论多么的好笑,都是孩子想象力的徜徉;无论多么的荒诞不经,都是孩子创造力的释放。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等孩子把话说完,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尊重,更是父母对孩子的最大馈赠。

104

有人问:老师,我孩子不愿意上课怎么办?那么~20年后孩子不愿意工作怎么办?~30年后孩子没能力养家怎么办?~40年后孩子不愿意养父母亲怎么办?如果您能想明白这三个问题请问您的孩子不愿意上课怎么办。答案就很简单了行动决定成败犹豫等于放弃坚持等于收获!独立,拼搏,自信,勇敢在孩子成长的这条路上家长的选择和坚持比孩子的更重要!家长努力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105

心理学家发现:感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现像,通过感觉我们才能获得外界的信息,才能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是智力和情绪等心理因素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让孩子积极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很多家长怕孩子吃苦受到危险,把孩子放在较好的环境里,这样孩子不仅会眼界狭小、心胸狭隘,而且因为缺少很多社会实践,对未来多变的社会环境将难以适应。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常常扮演着救火队员,但你却不知道,父母永无完法代替孩子经历人生,我们需要做他们的引导者。我们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工作里来,让他们自己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或更多他们可以去做或愿意去做的事情,我们就让一个观众,看着他们自己成长。教育孩子绝对不可简单粗暴,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106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科尔卡博士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所占比例不小于10%。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有时候大人觉得这类孩子特别招人烦,但因为性格外向活泼,又常常成为人群中的开心果。其实这样的孩子具有超强的交际能力,将来会有着很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左右逢源,而且很善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面对精力过剩的孩子,妈妈不要轻易用“调皮”“讨人厌”之类的评语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而应该更理解他、帮助他,引导他把充沛的精力以健康的方式发泄出来。 引导▼ 增加孩子的运动量,既能帮助他消耗过剩的精力,又能促进身体健康。▼ 鼓励孩子与比他大的孩子为伴,这样可更好地满足他的求知欲,强度稍大一点的活动也可让他的体力得到释放。▼ 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图书馆、植物园等地方,让他过剩的精力有足够的渠道发泄,既可培养他健康的爱好,又能让他的心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07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成功的家教源于父母与孩子间相处的种种,而语气竟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信任,尊重,鼓励,商量和赞美的语气。

108

客观看待孩子的的顶嘴争辩行为多数父母可能都经历过为孩子顶嘴而头疼的时刻,也可能都羡慕过别人家孩子的“听话”、“乖巧”。其实, 很多时候,父母眼中的“顶嘴”,并不是孩子真的想与父母作对,他只是想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态度。儿童心理学家专家认为,敢于和父母进行争辩的孩子,在成长历程中至少有两点益处:一是在争论时,孩子必须根据自己对环境的观察分析,选择并运用已有的语汇和表达方式,这将大大刺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二是通过争辩,孩子还可以学到争论、辩论的逻辑技巧,这对孩子日后思维的发展是有利的。一个敢于反驳父母的孩子,也会是一个敢于质疑权威、敢于挑战固有思维的孩子,争执能帮助孩子变得自信、独立和有创造力。 引导◆ 父母不把自己的意志简单地强加在孩子身上,而要为孩子的争辩创造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 在争辩的过程中,父母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不要简单地把孩子的争辩看作是对长辈的不敬。

109

强化定律:培养好习惯人的习惯是被培养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会让人走向成功,或者拥有好的心态。有一个鲸鱼实验:科学家在水里放了一堵玻璃墙,把鲸鱼和食物各放在一边。一开始,鲸鱼为了获得食物猛烈地撞击玻璃,经过一段时间它发现,它根本无法成功,它不再撞击了。后来,科学家把玻璃墙拆了,然而,鲸鱼还是像当初有玻璃墙一样,只在自己那边活动,对另一边的食物视而不见。人的行为正如这个故事一样,在一段时间或一些重复的经历后,就被固定起来形成习惯。研究表明,21天就足以形成一个习惯。当然,如果要改变一个习惯,也跟这个习惯形成的时间有很大关联,改变会更难,要花费更多时间。所以,我们要注重孩子的细节,注重引导。一个好的习惯,就是一笔财富,他会享受一生的。

110

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也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著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答案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111

有创意的赞美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112

心理学家李雪曾经写到:若父母用自己的全部认知去教育孩子,最好的情况,孩子也不会超过父母;若父母对孩子的灵魂心怀敬畏,只是给予关注、陪伴,而不打扰,孩子自然会成为大众眼中的奇迹。培养一个天才很容易,父母只要不用自己僵化的、自以为是的头脑试图教导孩子即可。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都闪耀着自己独有的光芒,我们要做的是,呵护好孩子的天性,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规律自然生长。

113

小孩搬石头,父亲在旁边鼓励:“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能搬起来!”最终孩子未能搬起石头,孩子:“我已经尽全力了!”父亲答:“你没有拼尽全力,因为我在你旁边,你都没请求我的帮助!”所谓全力以赴就是:1.拼尽全力;2.想尽所有办法;3.用尽所有可用资源;全力以赴,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献给在全力以赴为家庭为孩子教育为自己努力的你

114

家庭教育8大戒律1.不能想起了才教育;2.不能生气了就教育;3.不能当众教育孩子;4.不能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5.尽量避免消极教育;6.尽量避免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7.别用别人的孩子简单对比自己的孩子;8.教育孩子不要“数罪并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