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浅谈 | in App
1.根据in的产品定位,它应当是一款图片类的社交应用,因此其核心卖点可分为图片以及社交。
从图片这一核心来看,in主要分为了P图以及查看他人图片。从用户画像来看,in的主题用户为年轻的女性用户,所以in在图像处理这一模块上就着重实现了美颜以及添加贴纸、标签等,满足了女性用户爱美的需求。一键美颜功能还使用了商汤的人脸识别技术。此外,in还紧跟潮流,加入了inDream的功能,以此提高用户粘性。而对于看图这一功能,in主要分为了查看关注的人的信息流以及查看热门话题/图片两种展现形式。不但让用户尽可能浏览到更多的信息,同时对于热门内容的创造者来说,也提高了其内容的曝光率。而美中不足的是,in并没有根据用户的历史使用习惯来定制化地推荐一些用户喜闻乐见的内容,虽然热门内容可能满足了一定比例用户的需求,但对于其他用户也同样需要以更加“惊喜”的方式满足其需求。
从社交这另一核心来看,in并未实现得特别完美。个人认为,一个社交软件的成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①人;②内容;③关系链。在这里我分别阐述三者在in当中的表现:
①人:根据in官方的数据,现今in的用户总量已经突破8000万,用户基数显然是没有问题的了,如此大的用户量所创造出来的内容也相当可观(此处暂时不考虑活跃用户比例的问题)。但是in当中明星的比例并不是特别高,app中推荐的名人也经常让人不知道TA是谁,这是无法实现明星效应的!个人拙见,可以经常地通过各种渠道去推荐一些in当中的达人 (包括现在已有的微博推介以及app内部的推介),在推荐列表中也应当突出其最值得关注的理由;同时,还可以引入其他平台的红人(如已有的厨娘物语)、明星(如已有的郑淳元、吉克隽逸等)并激励其多输出内容。
②内容:in在内容上通过热门话题引导用户浏览甚至参与,促进活跃度及内容产出;通过热门内容以及分类内容吸引用户浏览并提高曝光率;此外,in还加入了直播功能,提高了应用的交互感,满足了一些用户渴望与他人进行互动的心理,从产品上来说,提高了用户的停留时长、也增大了平台的展示面积、还实现了产品的功能之间的重叠度上升。这也体现出了in并非一款纯粹的图片应用,而更进一步的是一款社交应用。但是,不足的地方在于在产品设计上并未很好的利用内容的价值:例如在竞品Lofter中,用户基于标签产生的共同兴趣,并以标签&兴趣发现同好,增强粘性。但in中基于共同兴趣的内容引导并未做的特别理想。
③关系链:个人认为,in在关系链的实现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关系链可以分为熟人关系链和陌生人关系链。
对于熟人关系链,in中有一个有趣的功能:面对面摇一摇。这个功能极大地降低了加好友的成本,也增加了趣味性。在应用当中,熟人关系链应当是通过已有的平台进行寻找以及邀请,虽然in在产品设计上引入了通讯录、微博、微信、QQ等平台的“寻找好友”,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几个平台的引入几乎是无效的:究其本质,应当是未进行多平台的账户同步,即用户假设通过手机号注册后,无法将TA的其他社交账号同步至已有的账户下,这就造成了熟人社交圈的缺失,而这可以在后期的产品迭代中加入,并通过运营活动引导用户进行绑定;此外,还可以引导激励用户在各个社交平台内邀请其好友加入in,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新用户。
对于陌生人关系链,目前应用内有一些很有趣的功能以实现陌生人关系链的生成:例如寻找同一天生日的用户以及搜索身边的人。但是在其他区域并没有很明显的用户推荐。这里可以参照对标一下微博的用户推荐体系。此外,从运营角度来看,应当多进行一些线上乃至线下的运营活动,不但借此提高产品口碑,同时加强关系链。同时,线下活动的进行也能够反向推动例如面对面摇一摇这类“有趣”的功能的使用率,这对产品设计上的帮助在于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基于共同兴趣的内容推广也很重要,用户通过共同的爱好去关注其他用户,这对关系链的建成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2.商业化。
in当中目前的商业化尝试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打印商城”,通过定制LOMO卡等和照片相关的内容,符合产品已有的风格,也能满足用户的胃口。二是“福利社”,通过引导用户参与任务,一方面提高了应用合作方的关注度,另一方面提高了精品内容的产出,还让用户能够尝到甜头。三是与化妆品或海购的品牌进行合作,这些品牌恰好符合应用内年轻女性用户占据大头的背景条件,合作形式可能是精准化社交营销以及基于LBS的线上线下结合营销。
除了以上三点,个人分析in未来还打算进军电商(从in有计划招聘电商产品经理也可以看出)。电商部分除了销售化妆品等已有合作的品牌外,还可考虑拍立得等清新派的摄影相关产品。作为一个国内还处于白纸阶段的模式,付费滤镜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
3.bug/细交互。此部分着重写一些产品设计上的细节或问题。
①账号问题
in内无多平台账号绑定的设定容易造成同一个用户拥有多个账号的情况。例如:用手机号注册的用户在微信中收到了他人的邀请后,便会生成一个以微信号注册的账号,这一账号与已有的账号是不互通的。希望之后能添加同步账号的功能
②订阅和朋友
在应用内关注的用户分为订阅型和朋友型。个人认为,对于单一用户来说,并没有必要设置朋友以及订阅,直接叫类似于“关注的人”即可;而对于话题标签,则可以使用“订阅”这一用语,在“关注”列表中分为人和话题。这样的好处其一在于通过话题让用户更容易发现同好;其二在于区分开用户和话题,能够让产品的逻辑更加清晰。
4.微博运营
虽然微博运营和产品本身设计无关,但往往能够对产品进行引流和运营。分析in的官方微博,可以看出其主要的运营方向为①推广贴纸等产品内部的核心功能;②名人的直播;③合作方的推广;④介绍新功能,起到更新日志的作用。而做的不足的地方有:①抓住热点,提高互动量;②线上线下的活动组织过少,对于一个有着400w粉丝的账号略显浪费。
以上是我对in的产品(包括微博)的较为浅显的分析,若有考虑不周敬请指出(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