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级孩子的过山车上,你在哪个区?
今天,我们聊聊三年级的孩子。
聊二年级的孩子时,我们说到一个舒适区,是想说明,二年级的孩子在对校园环境的了解和熟悉的程度已经在舒适区,而在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上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三年级的孩子则不同,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同学已经开始找到对不同科目的熟悉度和适应性,大多数同学都处于舒适区。
心理学中,由美国人Noel Tichy提出的理论:学习成长、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想学习的事物划分出了三个等级,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在三年级孩子的过山车上,你在哪个区?最里面一圈,“舒适区”, 对于你来说是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
中间一圈,“学习区”,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
最外面一圈,“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三年级的学习过程,每一个孩子都已经开始触碰到自己的这三个区域,并随着家长的引导和关注,开始了不一样的进化过程。
最理想的状态是处于“学习区”,学习具有适当挑战性的东西, 一段时间后,三个区域的边缘会模糊化,相互之间会发生转化,“学习区”会慢慢变为“舒适区”, “舒适区”越变越大, 而一部分的“恐慌区” 也会相应变成“学习区”。当然也有不愿意扩大学习区,舒适区一直保持不动。
心理学研究说,在舒适区我们得心应手,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中,做在行的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际,甚至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这个区域中的人和事感觉很舒适。但是学到的东西很少,进步缓慢,而且一旦跳出这个领域,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及变化,孩子可能会觉得有压力,无所适从。比如,固定抄汉字,体育课前固定的准备活动,反复背一篇熟悉但细节老出错的课文。
学习区里面是我们很少接触甚至未曾涉足的领域,充满新颖的事物,在这里可以充分的锻炼自我,挑战自我。比如,动手做一个没有危险的科学实验;为明天的新课找到一些相关的资料,比昨天多跳20个绳。
恐慌区,顾名思义,在这个区域中会感到忧虑,恐惧,不堪重负。比如让胆小的孩子在公共场合演讲,让粗心的孩子参加一场对精细度要求很高的竞赛。
如何用?不断引导孩子总结她的学习过程中,哪些是有固定模式和步骤流程的,哪些是有细微变化的,就能很好的巩固孩子的自信心,优化过程就能提高孩子的效率和自我控制感的发展。
鼓励孩子去模仿、尝试他感兴趣的新鲜内容,肯定他获得的感受和成果,对于失败的包容和接受,就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激发更多的兴趣,更愿意挑战自我,就更能待在学习区;而当对失败的耐受度提高后,对危险区的恐惧也会降低。
三年级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舒适区冲破到学习区的过程),如果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同时又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和最后时期。相对于智力而言,学习能力对孩子的影响更直接。
学习能力是后天形成的,随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断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是学习能力的范畴,学习能力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是培养孩子情绪控制能力和意志品质(情商)的关键期,情感发展由易变性向稳定性过渡。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情绪上波动和不安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学业成绩。
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1.个性差别大: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家长多鼓励,以包容、幽默、轻松的态度去和孩子产生共鸣,示范给孩子看到,如何尊重,如何互动。
2.情绪不稳定:因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家长多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孩子在一起。理解他的感受,教会孩子命名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能够流畅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允许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学会用正向积极地角度描述一件事。
3.自控力不强。孩子进入少年期,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生活方面的自理锻炼,通过锻炼让孩子加强自控能力的发展,保持自立的动力。放手孩子对学习环节的重复,也可以锻炼自控能力。
今天的作业,各位结合自己对孩子的观察,先试着画一个对孩子观察的三区气泡图。看看孩子画的和家长自己画的有哪些区别?区别也是家长对孩子的不了解区。
在三年级孩子的过山车上,你在哪个区?再用二十分钟的时间给孩子自解释三区的意思,让孩子理解三区的不同含义,问问孩子,她如何划分自己的三区,用下面这个图,将她熟悉、有把握的事情填在最里面的已掌握区,家长慢慢放手,做得好,一段时间要给于精神上和娱乐上的奖励,让孩子更持久和更巩固,鼓励她逐渐将中间还不熟悉的区域的事物,过渡成为熟悉有把握的事物。当孩子明确说出对哪些事物有过渡期望时,孩子就为自己梳树立了目标。
重新回到气泡图,将孩子的目标写在中间,家长和孩子一同去发散思维,一方面是熟悉目标,另外一方面是梳理目标达成需要的条件或习惯,找到能够实现目标的步骤,执行,坚持30天的执行,家长不间断鼓励和肯定,孩子的目标就能实现,变成舒适区。
在三年级孩子的过山车上,你在哪个区?这是一个不断扩大舒适区,扩大学习区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