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系列读书笔记《抱住棒棒的自己》 - 第5篇

2024-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拿着号码牌徘徊

📚 书籍:《抱住棒棒的自己》
👨🏻 作者: 徐慢慢
☕️ 介绍: 《抱住棒棒的自己》内容是热门漫画初集结,从情绪管理、个人成长、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四大热门话题出发,以漫画形式重现真实生活困境,用心理学的科学眼光剖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在读阳明心学的时候,给我莫大启发,实际上,我也是按照,心即理,知行合一的原则去看待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训练不够,拖延症依然强大,后来我对自己很多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发现,我能给予自己动力,而不是源源不断的坠落。后来接触积极心理学,再到这本书。在看古老中国经典的同时,我希望能多看看类似主题的书,学习细节心态的处理。为此记录下在这本书体会到的思考。不妥之处,请指教。

“自我妨碍”

心理学家巴格拉斯和琼斯提出:个体为了回避自己的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采取一些行为,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的机会。

也就是说,当我们太在乎一个东西的时候,太担心自己把它搞砸,就会去制造一些外在的意外。末了,再说一句:“我只是没有努力而已,如果我努力了,结果一定会不一样。”

这种感受,就像心理学畅销书作家武志红老师说的:如果投入70分,我得到的只是70分,甚至得不到,我可以接受;倘若投入了100分,得到的却是70分,甚至0分,这太打击人了。为了避免“努力却失败”导致的自尊受损,我们常常做不到全力以赴。

我能理解这种感受,但同时,我也想跟大家说:失败,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它只是人生中千百万种体验的一种。当我们不再把“失败”和“我很差劲”紧密捆绑在一起时,或许会发掘出自己未知的潜能。

❤️ 笔记:

自我妨碍经常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候,我们害怕成功,也会害怕失败,而做些自我妨碍的事情。可能害怕成功后,自己经受不住成功后的压力。不管成功失败,就害怕面对结局。
比如,我每天写读书笔记,在写的时候,每到停下大键盘,没思路的时候,就会切换页面,去看别的东西。
是什么让我有动作去切换视频?无疑是潜意识,这个潜意识的动机是什么?
我想想,可能,害怕写完笔记后,没有好的感觉,白写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觉得,浪费时间。现在想想,是不是我一定要有个目标,没达到目标,不甘心呢?就是写笔记,一定要全神贯注,写出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思考的文章。如果没有的话,自己,没办法接受。当写作途中出现,写不出来的时候,不想要有那种不好的感觉,就组织自己去想这种感觉,切换页面去把注意力花到别的地方。

再比如:
我很害怕写自己的简历,每次写简历,我都很痛苦,下笔的时候,就想离开座位。我无法面对没有亮点的经历,我害怕我的简历如此平平。

后来,我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当成我实现人生目标的工具而已。平平简历,平平技能,并不能说明我整个人没有价值,我这个人依然可贵。我的人生不能被任何外在技能所定义。

这样想想,能写多好就写多好,尽力就可以了,其他交给时间,交给运气吧。这样去想,我发现,我的行动力,提高不少。不会自我抵抗。心里舒服多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