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能否为高校师生带来新的机会?
科学网博主程新2020-5-31发表博文《教学改革课题,到底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引起大家共鸣。
高校教师经常会遇到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和著作出版难的问题。而大学生则常常为找不到某门课程的参考资料而苦恼:出版物都是相同内容的重复,很难获得新的东西。比如,大学物理有十几家出版社出版的几十个版本,内容基本雷同,相互之间借鉴意义不大。
教师的自媒体建设可同时解决上述问题。
自媒体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专门网站,第二类则是微信公众号、微博、百家号、简书等新兴平台。前一种需要付费经营,自主性受到限制。另外,在学生面前显得不够时尚;而利用自媒体平台可以将教学辅助文章公开发布,与学生共享,既宣传了自己的思想和成果,也为学生解决课外阅读参考书甚至课内教科书的问题。比较起来,在线教育平台也可上传文章等,但不是面向全国公众,接受面窄,对教育者的思想的传播甚至争鸣不利。面向全国公众发布的好处很多,比如优秀作品可能引起出版社关注,利于作者出书。
再深刻一点,我们的教学研究、教材研究等等究竟是给谁看的?有几个学生光临过教学研究类的期刊杂志?如果我们的教学研究到不了学生面前,基本就失去了本来意义。过去,教师对教学的思考、教材内容的体会等面临发表的困难,不管缴纳高额版面费是否值得,单就学术期刊上八股文一般的格式就让学生抓狂。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思想的表达,必须要用过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引言、正文、小结等诸多的环节吗?自媒体的优点就是克服了传统出版物的上述弊端。过去发文章、写书这些饱受杂志社、出版社刁难之苦的工作,完全可以自己发表在自媒体上。既然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教学,是为了提高效果,那么研究的成果发到哪里不行?自媒体和传统媒体又有什么不同?
自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丰富教学手段,走出教学单一刻板的老套路;作者的相关观点可能激发学生对该领域的兴趣;作者的思想深度、外界的评价都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学生可随时随地阅读,方便学习。另外,专门制作的自媒体可发挥引导作用,将学生的课外阅读由八卦新闻引导到课堂内容上来。
自媒体辅助教学对公选课尤其有利,因为公选课一般为考察课,摆脱了考试为中心的中学教学模式。反之,像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这样的基础课仍然是以解题为中心的中学教学模式,自媒体文章尚无法替代习题集。
目前自媒体辅助教学虽然已经引起一些人的重视,但深度挖掘其价值实在大有可为。比如,科普。我国现有教材系统性强,数学表述完整,但科普性不强,不适合定性了解,大量数学推导使物理课变成数学课,枯燥,不易于理解。由于过分看重数学,数学已经从工具变成了目标。数学正在拖垮一代有理想有抱负的有为青年。很多大学生意气风发地走进大学,但很快就在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课程面前败下阵来,而且很多人一蹶不振。原因很复杂,但是这两门课的教学存在问题确是公认的:第一,仍然是做题为主的中学教学方式;第二,抽象的不联系实际、不联系专业的数学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由于过分强调系统性、完备性、精准性,物理也变成了数学课。学生提问的大多是数学推导,鲜有物理问题。所以大学生仍然需要科普,而且是最高级的科普。而自媒体无疑是最适合的科普阵地。
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多少篇文章,有多少阅读,多少人关注等等数据都是可以记录在案并成为评价指标的。一个项目,一篇文章,不管它宣传的改革、举措、思想如何重要,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它得到多少关注,为多少人所知,惠及多少人。由于自媒体平台对全社会开放,各行各业、各种层次的读者都可收益。所以,自媒体平台的建设还具有社会公益效果。
在当前的形势下,教育教学创新首先要解决观念创新。从传统的纸媒到自媒体、从传统的说教到吸粉,改革、研究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自媒体写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文章的编辑,几乎所有的平台都不如word方便,特别是科学类的文章需要大量公式编辑和图片编辑等等。但是,反过来讲,这也许是一件好事。目前很多文章存在“长度不够、公式和图片来凑”的缺点,大量无实质意义的公式图片只是为了帮助吸引眼球。既然作者的意思可以很简洁地表明,又何苦费这般苦心?对于科普类文章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