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017年/第47本--《深阅读》阅读笔记

2017-10-22  本文已影响90人  时空山庄
《深阅读》,整书阅完

阅读及笔记时间:2017年10月,22日,约2.5小时;

阅读书本:《深阅读》 ;作者:【日】斋藤孝;2016年10月第1版;江西人民出版社;P1-142页;

阅读目标:了解从作者的视点为什么要读书?如何读书?

阅读方法:快速阅读

整书笔记及感想:

阅读1小时,笔记1.5小时。

常常感叹于日本人的小白文,流畅而有底蕴。这里的小白文是指一些工具类的书籍,比如我前面接触过的《逻辑思维只要五步》《世界上最简单易懂的逻辑思考课》之类的书籍,他们的书写特点是讲述概念深入浅出,非常便于理解,在掌握了有关逻辑思维的浅显概括的理念后再去读那些较为深入的逻辑思维书籍就会比较容易。我想这一方面是经过深入研习后的提练,另一方面也是日本人治学认真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这也是一本小白文,一本关于阅读的小白文。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读书的意义与作者擅长使用的几种读书方法。内容并不深奥,但是很实用。

国内这几年,有赖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从物质追求向精神追求转换)及习主席的大力倡导(榜样的力量),坚持阅读渐渐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阅读的好处太多太多,去养成这个习惯简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作者也说:“许多企业家都喜欢读书,尤其是领导大型企业、同时身为日本财界领军人物的企业家们,均读过大量书籍。还有我经常接触的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都是活跃至今的顶级企业家,同样也是书虫。”

读书的意义:

读书让我们得到独处的时间,使精神恢复平衡,使我们拥有绝对的力量、拥有坚强的意志力;读书使我们有深度、能帮助我们磨炼决断力和判断力,拥有多视角思维;读书是追求“心灵富足”的最佳手段,帮助我们学习一流人物的思想与思维方式;读书能弥补我们的精神荒芜,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朝气的希望。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信息触手可及,但是,只有确保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达到足够的深度才能更有效地深入其中攫取最有效的信息。而让自己的思想成形并继续向下深入,只能在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

读书的方法:

1.阅读“天才的一生”(阅读名人传记)。

在阅读名人的自传或评传时,也不要光是憧憬膜拜,更应该着眼于其中的本质部分。在阅读时要记得寻找那些能为己所用的内容。

2.参考“行家”的推荐书评选书。

行家的推荐,与选择所谓的畅销书,二者实有天壤之别。畅销书≠好书。

3.寻找那些能够深深融入自身体验的书。

4.常阅读经典。

经典作品与平庸作品在深度、表现力、洞察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

5.阅读古代经典。

比如中国的《论语》、日本的《源氏物语》以及德国康德、黑格尔等人的经典作品,如果读不懂就先从解读书籍入手。

6.读书要自问自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通过阅读,结合实践积累经验以提出精准的问题,才能有目标地去解决问题。

7.灵活掌握阅读速度。

根据阅读的目的和难易程度对不同的书籍灵活运用不同的速度。作者有时读完一本书只需10分钟,有时则要花10个小时还多,甚至于哲学书籍,以年为单位来阅读也是有的。

快速阅读的诀窍是:运用跳读(反复进行快慢结合)、有意设定“读书时间”、每天读书哪怕只有10分钟(我决定恢复每天阅读,时间上以最少不低于10分钟,10分钟总能抽出来吧?并写微型的一两句话的阅读笔记与感受)

8.“输出”令书成为自身血肉。

读后要写、要讲、要讨论(以自己的感性、体验为主体;引用书的部分内容并讲述自己的体会),如此循环反复,所读之书便成了自己的血肉。

9.纸稿笔记用不同色彩区别记录。

比如,与内容有关的基本信息用“蓝色”,重要信息用“红色”,个人感兴趣的话或自己的意见用“绿色”。

再比如小说,出场人物的关系图用“蓝色”,人物性格、面对的难题或事件用“红色”,相应的意见和评论用“绿色”写下来。

“读书的人生”是不断前进的人生。遇见好书后的喜悦,会持续激励我们。感谢作者的呈现,帮助我重新梳理了一遍阅读的重要性、意义与方法,让书籍成为我梦想的灯塔继续引领我前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