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整理的艺术3 创意室整理出来的》 带你10分钟看完
读一本书需要花费时间,选择一本好书,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希望我分享的笔记给大家一些参考。
10分钟看完书中干货系列
当然括号里少不了博主的想(吐)法(槽)
工作
·手机上挂只笔
·用电脑管理日程表
·给会议安排留出三十分钟的空余时间
“柔软的日程表”:项目缓冲、输入缓冲、资源缓冲
·Todo列表还有一个管理方法。打开文件夹,将便签纸往上贴,按照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分为四个方块。
·同时记录别人的日程表
与别人融洽相处,相互依存,不断创造出更多价值
·建议开会只开15分钟
·用照片创造故事数据库
·按时间顺序管理记事本。在记事本上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写日期
·打破已有模式,其实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去理解已有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打磨加工,使之精益求精
换个购物模式、推进业务模式、恋爱模式、通勤方式模式等
·资料整理到项目文件夹中,透明文件夹(最好五颜六色)的右上方贴上便签
上面写上开始使用文件夹的日期和项目名称
·星期五晚上确认下周的日程
·用记事本创建自己的词典
只是单纯的往记事本上贴报纸、杂志或参考文献的缩印稿
内容多是由跟自己业务相关的数字、商业模式及竞争对手公司的信息构成
·把工作中建立起密切关系的人的名片挑选出来,用长尾夹夹在一起,方便随时使用
有两个名片夹子。一是保持着业务关系的客户名片,另一个里面虽然已经结束业务关系,但以后若有事,可能会再打交道
·让书架变身为知识数据库
1.分组。按照”主题(兴趣/关注点)“进行分类
2.给书与书建立联系
3.建立分组之间的联系
·同义词词典
发散思维
·使用PPT进行”单人创意头脑风暴“
·在确定前提条件之后再说出结论
·向值得尊敬的人偷学方法
·面对上司的责骂,要是只注意到上司发火,而不关注责骂的内容,那就本末倒置了
所谓上司,是经验丰富的知识数据库
所谓上司,是做决策时的提示框
所谓上司,是用来打磨自己的工作训练工具
·你干活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提高自身价值吗?
·会议记录记好三点:
1.要清楚记录会议的”结论“
2.要清楚记录得出结论之前的主要讨论要点
3.要清楚记录会议后的”今后课题或作业“
会议的核心是”为了决定某件事而进行讨论“
·当遇到偶然事件时,即便它与你的最初目的相去甚远,但只要结果是好的,就应该鼓起勇气,大胆调整方向。
个人
·当遇到偶然事件时,即便它与你的最初目的相去甚远,但只要结果是好的,就应该鼓起勇气,大胆调整方向。(历史上很多发明的最初本意并不是它们,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把想看的书和想见的人加入到”关注列表“中
·想让自己充满干劲,只要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即可
有氧运动:游泳、慢跑、跑步三十分钟以上
·应该让自己置身于一个有信息不断输入、不断刺激五感的环境中
人在享受美食的时候,五个感官受到的刺激是最多的
(其实这两句原书并不是在一起的,但是博主觉得吃货看到会很开心哦)
·把社交网站当做论文写作工具
觉得某篇文章以后可以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时,把它记录下来,也会记下引用内容的页码
可以把它当做知识库用,方便写企划书或报告
·制作”米其林美食卡“
1.店名 2.地址 3.电话号码 4.地图 5.美食笔记 6.推荐度
(听说爱吃的人运气不会太差~留心制作跟朋友们分享吧)
·原本就算我们没有被医生宣判死刑,也应该把必须做的事情给做好对吧,只可惜我们都忘了这件事
提及书单
·《知识生产的技术》 (岩波书店)
·《”走起来!“工作术》(三木纮三)
·《你的成败,90%由外表决定》(竹内一郎)
·《让你的演讲更胜一层楼》
·《我的品牌理论》(秦乡次郎)
·《希望你能记住我-癌症漂流·作家与读者的850天》
·《最后的十个愿望》
·《引爆创意》(英)史蒂夫·哈里森
(注:没有作者的是书中并未提及,小艺未补)
先跟大家分享整理工作及生活的小技巧,之后会跟大家分享职场提升、个人提升、设计类、艺术类的书籍。(现在分享的都是之前记得纸质笔记啦,会多看合适的好书跟大家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