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

早上我的闹钟还没响,就听到隔壁房间赤着脚走路的咚咚声,那个声音朝向楼梯的方向,然后又折了回来,进了我的房间。是老二,他喊我:妈妈,起床了。我眯着眼,伸出双手,把他拉进被窝:还没到6点了,再睡一会吧。我抱着他小小的身体,问他怎么起这么早了。他说:我要第一个起床,我在楼梯那里看了一下,发现下面是黑黑的,原来还没到6点啊。他躺了一会,我的闹钟响了,他嗖地爬起来:那我起床了,6点了。他咚咚咚跑去卫生间,然后又回来问我:爸爸呢。我说爸爸出差去了呀。他回:哦哦,那你一个人睡的呀。他下楼梯又喊了一句:妈妈,我是第一个起床的吗?是的,我也喊了一声。
今天晚上,他8点就洗好澡了,然后自己上楼,我盯着哥哥进去洗澡后,上楼来准备给他讲故事。小人儿已经躺进了被窝里,盖的严严实实的,闭着眼睛,均匀地呼吸着,他已然睡着了。起得早,就必然困得早。睡得早,就必然起得早。
早上我们去公园散步时,一个阿姨用苏州话和我说了一句话,我没听明白,她重复了一下,还是没明白,就问她说得是什么意思,阿姨改用普通话指着两个孩子说:他们怎么起这么早。我家里的要10点多才起床。我便问:你家孩子几点睡呢?阿姨说:11点半。那就不奇怪了。
早早起床,我们去公园散步,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带了跳绳,在楼下完成了各自的目标,老大600个,老二400个,老大提议我们三个来比赛,计时一分钟,我先跳,一分钟跳了92个,气喘吁吁,今天穿的裤子松紧有点松,跳的时候裤子往下坠,跳到后面我就慢了下来,生怕裤子掉下来,老大跳了140个,老二跳了132个。后生可畏啊。
公园的地上吹落了很多柳树的花,像一个个的毛毛虫,老二捡来,粘在我头发上,衣服上,说:妈妈,你身上有毛毛虫。我假装害怕极了。
路上遇到一条蚯蚓,我们拿跟棍子把它挑到旁边的草里,要不然等太阳出来了,它就要被晒干了。
路上我和他们说到蜉蝣,生命很短暂,只能活一天。老大就问我蜉蝣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只能活一天?
说实话,我只知道蜉蝣只能活一天这个知识,但是蜉蝣长什么样,为什么它寿命这么短,我还真不知道。
孩子真是推动着我不断去学习的推土机啊。
我在网上找了视频。原来蜉蝣长得很像豆娘(像蜻蜓),一生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水生的稚虫要在数星期至1年,或更长的时间内经历10~50次的蜕皮才能进入蜉蝣特有的陆生、有翅、亚成虫阶段。亚成虫随后经过蜕皮,变成成熟的成虫。亚成虫及成虫不饮不食,寿命极短,只能存活数小时,多则几天,它们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交配,故有“朝生暮死”之说。
成虫后的蜉蝣没有咀嚼能力,无法进食,所以它几乎是被饿死的。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讨论完蜉蝣,哥哥回到家上早读课,我准备早饭,开启一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