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成长励志

逃避只会让“拖延”肆无忌惮

2018-11-06  本文已影响96人  络文

“我害怕”成为一切事情的借口之后,我发现我越来越胆小了。

逃避只会让“拖延”肆无忌惮

01

“无视现状,会让你慢慢坠入不作为的深渊”

毕业前,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多规划,即使现在也是,但是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毕业前,心里想的是一定要大干一场,毕业后,想的是做做规划,别让自己太颓了。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毕业前做规划的力量来自心底的欲望,毕业后做规划的力量来自逼迫,这种逼迫可能是“看着别人努力,你也想努力”,可能是“日子那么长,你怎么那么无聊”,也可能是“工作竞争那么激烈,再不行动,就要被干掉了”,逼迫来自危机感,而不是心底的“你想要”。

我想过很多办法,给自己注入力量,我不知道那算不算逃避的借口,比如做一些事情前,会想清楚这件事的意义,而不是该如何做;比如我用旅游和综艺放空自己,把重要的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刻去面对。

过惯了意义至上,没有人考核你工作和生活成果的日子,突然来到职场,这个看似只看专业技能,实则考察一个人综合实力的地方,快速成长是不二法门。

矛盾的是一边排斥被驯化,那种被人调教,被动获取教训和成长的感受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在削弱我的积极性,得过且过是最恰当的描述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工作了很久,没有成就感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废柴不过如此了,我不仅厌恶我的现状,我还开始厌恶那个不满现状还不去改变的自己。

一边问着自己“我该怎么办”,一边在时间的洪流里被推着往前走,焦灼感没有转化成内在的动力,反而成为自己用其他东西填补心情的缺口。

02

“他人是地狱”

一个人的改变往往是内在动力在起作用,即使你是因为某一个人的话,某一个电影场景,还是某一句歌词,突然醒悟,那个东西只不过是催化剂,是存在你心里的某个力量,积聚了很久后,被点燃了。

所以我觉得有他人事迹或者声音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件好事,但是太多了,就变成了噪音。腾讯新闻里经常弹出某某有为女青年多少岁获取了什么样的荣誉,公众号文章里时有号主标榜自己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在当下的中国,人生的判断标准越来越狭隘,当然我并不是鼓吹不作为,我只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活的不一样一点。

而我希望自己别太被周围的声音影响,努力地奋斗不是为了别人觉得你该这样做,也不是因为别人努力了,你也要努力,而是找到自己与周围环境和这个世界对接的入口,以自己的方式。

在找不到自己的这段时间,又或许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会有动力不足的间接性颓废,也会有被人嘲笑和被自己嘲笑的软弱,甚至还有因为不太自信而小心翼翼的样子,但是唯独不能丢弃的事情是找自己,无论是思考的方式,还是行动地去做一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的方式。

别人只是参考系,自己才是坐标,别用别人的强大暴击自己,成长环境和成长速度不一样,你可以害怕他的强大,但是你不能因为别人的强大来限制自己的成长。

03

“不作为的深层原因是无意义感”

意义是一个特别虚无缥缈的东西,也正是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在推动着很多事情的进展。做事情铿锵有力的人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所以即使别人看来无足轻重,也会坚持,与其说是意义赋予了坚持的动力,不如说是坚持成就了意义的存在。这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无意义感随时会袭来,不知道为什么原先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在接触之后,自己会去否定再做下去,你可以解释是新鲜感褪去了,你也可以解释你做了之后发现那并不是你想做的事情。

有的时候,并不是事情变的不可爱了,而是你自己出了问题,你在否定自己,也许你遇到了困难,也许你的心力不足够支撑你再深入一点,不管是这两种情况的哪一种,需要做的就是调整心态,再坚持一下,过了瓶颈,也许就拨开云雾见太阳了。

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如何调整,你做这件事的时候,都是在消耗时间和煎熬自己,那就果断离开。

想想自己狼狈的日子,不仅不被人肯定,自己也不肯定自己,就会觉得活着真的很没意义,意义感到底来源于什么呢?别人的肯定只会带来成就感,意义感来自于解决问题,不管是解决自己的,还是解决别人的,而解决问题的本质是这件事有你认同的价值。推进事情往前走,绝对不是执行那么简单,执行只会让你困在繁琐的工作里,执行的目标意义才是让你解决问题的动力,同时也是执行存在的意义。

事情本身和人之间似乎在成年之后就变成了两个密不可分的东西,但是无论事情本身多大,它都是人的衍生物,处理事情的本质是处理这个事情背后的人的关系,这个人是什么动机,事情是为了解决这个人的什么问题,我需要怎么去配合他,满足他的动机,如果他的动机伤害了我的利益,我该如何巧妙地谈判和处理呢?

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是我不想再逃避了,因为我不想在很多年后,抱怨过去的自己,那样只会恶性循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