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

三个学习战略

2017-11-28  本文已影响9人  徽纯正

进入不写就出局四个月了,越来越感觉到写作的瓶颈了,每次交作业,都是在前一天或者当天匆匆忙忙的写完,文章没有质量,更不敢发到各个群里求赞求阅读量。听了不少有关阅读的分享课,读了不少相关写作的公众号和专栏,还是写不好,这也是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实,写作是思考的一种方法,甚至是启动思考、加速思考、提高思考质量的方法,做不好写作这件事,就是没有好的思考和思维,就是学习的方法和战略出了问题的表现。

现今社会,我们大部分都是利用碎片的时间来进行学习,以下是整理三位得到专栏谈过的学习战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结硬寨打呆仗——吴伯凡

学知识如打仗,必须制作一个核心学习清单,建立知识大本营。从大本营出发,获取知识,累了回到大本营休养补给,然后再出发,循环往复。

学和习的区别:

学,是从一个领域的核心知识出发,向外探索并接触新事物。从大本营出发后,每一次来来回回进行知识的整合,最后把新知识归入核心知识大本营当中。就是在核心知识内部建立一种连接,连接一个个碎片化的新信息。

习,把已知的东西不断重复。让核心知识逐渐地下沉到下丘脑,变成一种意识自动化。就像老司机开车,就是经受了意识自动化的控制,可以一边打手机或跟车上的人侃大山,一边开车而不受影响。我是有着13年驾龄的老司机,对此我深有体会。

从学接触陌生的,新鲜的,具有挑战性的,让你感到不适应的信息,然后通过多次的重复,这就是习。将新的知识内化为你的意识,变成一种意识自动化,你的专业技能就形成了。

二、知识海战略——和菜头

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比如阅读一些“用不上”的书,学一些“没有用”的知识。书海战术意味着很多浪费,其中的确有许多东西最终证明根本用不上。再早期,我们需要度过一段非常艰难和痛苦的时光,需要在一片茫茫中建立起自己对相关领域的认知,寻找到学习方法和取舍之道。这样才有可能解决结构化的阅读和学习带来的各种弊端。让自己尽量多地覆盖一些知识图谱。实践证明用这样的“浪费”去做是值得的。

三、单个领域快速学习战略——刘润

1.大量泛读

找三本该领域评价最高的书,通过相关推荐再选五本,再找两本不畅销但系统性强的书。

泛读方法:

五分钟看自序(梳理框架逻辑),五分钟看目录(提炼核心观点)。

十五分钟泛读,略过故事,案例,证明;标注概念,模型,公式,核心观点。

最后用五分钟简单回顾,极度困惑、问题、想法。

2.建立模型

好好睡一觉,让知识在大脑中自由碰撞、连接、融合。

第二天找自己最清醒的三个小时,找一面巨大的白板墙,把标注的概念、模型、公式,在白板笔上建立、修正它们之间的关联,逐渐形成系统模型。

3.求教专家

尽量用各种方式去接近自己所在领域的专家,以方便得到求教。

4.理解复述

用自己的语言把模型讲给别人听,记录讲不明白或者别人听不懂的薄弱点。回到泛读资料里,重新理解,或者上网找答案,或者再请教专家。重新理解后再复述,如此重复。

希望以上几种方法对你有所帮助。

终身学习,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学习战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