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下305——未开悟而说性无意义

2024-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无住居士

原文直解

先生曰:“今之论性者纷纷异同,皆是说性,非见性也。见性者无异同之可言矣。”

【直解】先生说:“现在讨论性体的人总是在讨论性体之异同,这都是在说性体,而没有见性。见性之人对于性体没有异同可以言说。”

性:《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在阳明思想体系里,性是指心之本体。《传习录上82》“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
关于性的概念的辨析可以参看陈来所著之《有无之境》中《心与性》一节。

笔记

见性,就是亲身体悟了心之本体,亲身体悟之人体悟的性体都是一致的,自然没有异同可以讨论。没有亲身体悟的人,说性就如同盲人摸象,只能自说自话,相互不能通约。

在《传习录下》252条,阳明说告子之所以有性内物外的观点,根源在于他悟的不透彻。

告子病源从性无善无不善上见来,“性无善无不善”,如此说亦无大差。但告子执定看了,便有个无善无不善的性在内,有善有恶又在物感上看,便有个物在外,都做两边看了,便会差。无善无不善,性元是如此,悟得及时,只此一句便尽了,更无内外之间。告子见一个性在内,见一个物在外,便见得他于性有未透彻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