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元素:每一起校园暴力、网络暴力的发生,我们所有人都有参与

2018-06-26  本文已影响0人  游戏怎么你了

视而不见也是种罪


   

    这期不聊游戏,谈点严肃的关于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

    上周,发生了两件事让编辑部感到心理沉重,并且引发一场关于校园暴力网络暴力的讨论。

第一件事是:父亲摔死咬自家孩子的泰迪后,遭到网友死亡威胁,母亲割腕赔命

另一件就是:甘肃19岁少女跳楼自杀,围观者起哄欢呼甚至鼓掌

两场悲剧除去事件的主因,都有围观者的推波助澜。关于两场事件的前因后果网上都有就不再一一赘述了,我们想要弄明白的是造成悲剧的都还有那些原因?

在中国,尤其是这两年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的事件愈加增多,人们都习惯归结于现在的青少年不自尊自爱、不负责任,被社会上的嘈杂氛围所吸引从而迷失自我。

在他们眼里只要热爱学习,就不会有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的发生。但之所以这些事件越来越多,是因为现在传播途径愈加便利了。

    校园暴力一直存在,只是在网络时代你更加容易看见。

1、 犯罪成本低,以至于意识不到自己是在犯罪

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的加害者,在对他人施加伤害是,都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严重。

杀人犯法要坐牢这个他们知道,但是网络上诽谤、造谣他人,或是在学校里欺负同学他们就很无所谓了,尤其是他们还是未成年人的情况下。

这些人往往在伤害他人后,都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即使现在已经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又有多少人会被追究?

作为一种新时代显现的社会问题,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的激增,往往就是因为它的犯罪成本实在太低。

受害人表面上看不出来收到过伤害,但是其心理已经伤痕累累。毕竟,相比割在身上的刀子,割在心里的更疼。

2、 家长的不重视,或是说无意识

就我了解到的校园暴力受害者往往最早是由学校老师发现的,父母经常是收到通知后才知道的。中国传统父母都还未彻底认知校园暴力,更不用说它的伤害。

当受到伤害的孩子想父母倾诉时,家长的通常反应是:“你是不是在学校里和别人打架啦?”

但敢于和父母说的少之又少,中国人骨子里是含蓄的。尤其现在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并存,等父母意识到孩子正遭受伤害都为时过晚。

有时,孩子最后得了抑郁症,除了手足无措外。他们还是不理解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脆弱、这么矫情,并把抑郁症当作神经病来看待。

有时,父母在为孩子寻求公众时,错误的操作还会导致孩子收到二次伤害

但是,仍旧希望父母可以一直支持保护自己的孩子。

三、社会组织的力不从心

    

每当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发生,社会组织的参与不到最后,通常都说受害人一方在独自努力维权寻求正义。并不是说这些社会组织的不作为,而是他们实在是力不从心。

一方面对与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始终未能遭到可行的解决办法和预防措施,二来伤害发生后对加害人的追责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这期间被害人的治疗和心理康复又非常重要。

这类事件又频频发生,无力应付的他们大多选择花钱平息事件,有的则是选择了逃避。

3、 你我的视而不见,冷漠围观

甘肃那个女孩跳楼前消防员正努力开导时,底下围观的人一直在起哄怂恿女孩跳下。

这些人都是魔鬼吗?包括当地的朋友圈一直都在流传各种对女孩的调侃,女孩在楼上也一直拿着手机,也许她自己也看到了吧。

能让女孩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相比她的心理已经是非常绝望了。围观只会增加她的心理压力,更别提起哄这种对生命不尊重的行为。

编辑部的鲲曾经和朋友救过一个溺水的少年,当他给落水者做心肺复苏的时候,一群人在在边上围观。不但不帮忙做CPR,还阻挡周围空气的流通。他说当时声嘶力竭的喊着让周围人让开时,真的感觉心累。

就像新闻里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失望后终于变成了绝望,围观者的冷嘲热讽也就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

网飞有部美剧《十三个原因》讲述的就是一名女孩在受到校园暴力后,在最后一刻向好友寻求帮助被忽视后决定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综上所述,每一起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悲剧的发生,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有参与,冷漠和视而不见也是一种罪

但是,有时你的一句关怀可能就是变成照亮别人世界的光,所以不要在吝啬你的温柔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