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在阅读中学写作

2020-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蟹不理喵

以杨绛《我们仨》为对象:

目录:

整本书分为三部,分别是“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以及“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按我个人的理解,这是按照时间线设计的结构,从离散发生前的背景到离散再到现在“我”一个人思念,整个流程非常明朗,我们也就更好地理解杨绛先生究竟是如何看到这件事,接受这件事的,最后为我们自己的人生提供一些理解以及力量。

作者前言:

其实第一部可以算作这本书的前言,是杨绛先生当时对于未来的一种预感或者说猜测,在这个梦里,结局早有暗示,但途径又迥然不同。我在读完后却是感觉更加难受与凄苦。写这本书应该是为了纪念作者自己的情感,在孤独的环境中写出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记住,让他们得以活在读者的心里。

被击中的片段:

1、我眼前一片昏黑,耳里好像能听到哗哗的水声。山里没有路,我在乱石间拼命攀登,想爬向高处,又不敢远离水声。我摸到石头,就双手扳住了往上跨两部;摸到树干,就抱住了歇下喘口气。风很寒冷,但是我穿戴得很厚,又不停地在使劲。一个人在昏黑的乱山里攀登,时间是漫长的。我是否在山石均处坐过,是否靠着大树背后歇过,我都模糊了。我只记得前一晚下船时锺书强睁着眼睛招待我;我说:“你倦了,闭上眼,睡吧。他说:“绛,好好里(即“好生过’)。”我有没有说“明天见”呢?晨光熹微,背后远处太阳又出来了。我站在乱山顶上,前面是烟雾蒙蒙的一片云海。隔岸的山,比我这边还要高。被两山额住的一道河流,从两山之间泻出,像瀑布,发出哗哗水声。我眼看着一叶小舟随着瀑布冲泻出来,一道光似的冲入茫茫云,变成了一个小点,看着看着,那小点也不见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着那个小点。我自己间自己:山上的石头,是不是一个个女人变成的“望夫石”?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但是我只变成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我好劳累地爬上山头,却给风一下子扫落到古驿道上,一路上拍打着驿道往回扫去。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还没到客栈,一阵旋风把我卷入半空。我在空中打转,晕眩得闭上眼睛。我睁开眼睛,我正落在往常变了梦歇宿的三里河卧房的床头。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

非常细致地描写了自己在山中攀登的艰苦过程,以及周遭恶劣的环境。但是克服了这么多的困难,付出了如此多的艰辛,最后看到的结果却是“一叶小舟随着瀑布冲泻出来,一道光似的冲入茫茫云,变成了一个小点”,反差特别强烈。之后描述心理,之前堆积的疲劳一下子全部涌上来,让读者感同身受般地体会到了支柱被抽掉的感觉、徒劳而无奈。在之后,是总结“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物是人非,悲从中来。

2、我初住客栈,能轻快地变成一个梦。到这时,我的梦已经像沾了泥的杨花,飞不起来。我当初还想三个人同回三里河自从失去阿圆,我内脏受伤,四肢也乏力,每天一脚一脚在驿道上走,总能走到船上,与锺书相会。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我忽然想到第一次船上相会时,他问我还做梦不做。我这时明白了。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杨柳又变成嫩绿的长条,又渐漸黄落,驿道上又满地落叶棵棵杨柳又都变成光秃秃的寒柳。

先用两个比喻做对比,直接让人感受到离散前后作者自身心态的变化。虽然艰难,但依旧有盼头,有念想。紧接着揭开自己对于这场“梦”的理解,“送一程,说一声,见一面”几个动作将拉长的离别刻画出来,平常却又折磨,像钝刀割肉。最后用杨柳形象变化,再次说明时间流逝,事情向着终末发展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