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围城1
今天开始,和家长朋友们组队阅读钱钟书的《围城》。第一天的阅读中,通过序和附录,了解了作者成书经过和成长心路历程,感受到了钱钟书先生的语言魅力。
有人就有社会,玩世不恭的方鸿渐,放荡不羁的鲍小姐,冷若冰霜的苏小姐来到我们眼前。1937年的旅途中,孙先生只顾打麻将,孙太太一个人带着一个熊孩子,像不像今天生活中的我们?自作聪明的侍者阿刘,似曾相识的小伎俩让我忍不住笑了又笑。
一条船上的故事足以吸引我们思考人生。
(一)
好多年前,我曾经读过一次《围城》,又断断续续看了电视连续剧。不论读书还是看电视,只图一时热闹,更多关注了情节。《围城》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
印象最深的还是男一号方鸿渐。他的出场颇有戏剧性。上中学被父亲作主订婚,大学期间没毁成婚。老天爷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未婚妻病亡。他得以留学。
故事从方鸿渐从法国返回途中,在红海的轮船上被鲍小姐引诱而厮混说起。把一个不学无术而又玩世不恭的海龟“渣男”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啼笑皆非。
幽默钱钟书的语言特点。看到留学生给鲍小姐取“熟食铺子”和“局部的真理”的外号,我就笑了。想起我们村里人起外号,从看的电视剧里找,展现了一种草根智慧。
只要村里有人像新的电视剧里某个角色,第二天就有人给那个相像的人送外号,并且还要简单加工。由于村院里人们相互了解,又都清楚电视内容,外号很快就能传开。
(二)
今天我认真阅读了《围城》的序、附言和第一部分,注意到了两个小人物。一个是家庭主妇孙太太,一个是侍者阿刘。
孙先生在船舱打麻将,寒碜的孙太太一个人带着孩子百无聊赖。她看不惯鲍小姐的放荡和方鸿渐的随便,背后嚼舌根。孙太太家庭主妇形象跃然纸上。
孙先生大男子主义,不会关心体贴人,对老婆孩子没有责任心。虽然留洋归来,孙家和当时国内大部分家庭一样。男人占据家庭主导地位而又不作为。
孙太太没有学问没有工作和收入,所以只能依附丈夫。担心丈夫输钱,又不敢直接管,委婉地劝说还要挨批。孙太太在家里没有发言权,她的境遇让人担忧。
侍者阿刘整理房舱时抓到了方、鲍两人的小辫子:他在方鸿渐的床下,捡到三只女人夹头发的钗。阿刘借此勒索,二次要四百元。我想,这不是阿刘第一次得手吧!
阿刘私自出租房舱,得了二百元好处费。没想到孙先生他们打麻将太闹,被法国管事发现后吵架。阿刘被提前打发失去工作。阿刘爱耍小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
“渣男”方鸿渐到底有多渣?拿着前岳丈的钱去留洋,没有真才实学骗文凭,归国船上调情瞎胡混。短短的二十四页文字,就差不多把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才俊”刻画清楚了。
在小人物孙太太眼里,方鸿渐是一个说话随便的放荡公子。阿刘一声“啐!”,吐出了自己的不屑。这就是下船前的方鸿渐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