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社发言(66)

2018-12-12  本文已影响0人  冯雪松_4d76

满足普通人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终极目的——《健全的社会》读后

《健全的社会》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健全的社会,是适应人的需要的社会,是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他人手段的社会,也是个人的幸福和发展成为核心关注点的社会。作者艾里希·弗洛姆是德裔犹太人,他不仅是精神分析领域的重量级人物,“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开创者,也是一位极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理论融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这两位大师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特别善于把精神分析的心理学方法运用在人的社会行为分析上,是一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

衡量社会的标准,应该有一个普遍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就是人本主义标准,以人为本就是看社会能不能满足人性的要求。如果一个社会运转的要求和人性的要求有冲突,那这个社会就是病态的;而一个健全的社会,就是符合人的需要的社会。判断一个社会是不是健全,要看它是不是满足了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客观的、普遍的需要,不是一个人自以为是的主观需要。

人来源于动物界,所以生理需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人又超越了动物界,所以他的需要并不仅仅是动物的生理需要。所以这里说的人的需要,就是源于人的独特处境、人的存在而出现的需要。

关于人的需求理论,人本主义大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本书作者并不着重探讨需求的层次,他更想指出的是,人要满足自身的需求,其实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就是后退,回到动物的生存状态,和自然界合为一体;另一条就是向前,发展人类自己的理性,成为真正健全的人。这也是他提出的需求的共同特点。

在书里,作者也分出了五种基本的需求,首先是交往的需求。也就是和他人建立关系,摆脱孤独和不安。其次是超越的需求,就是人有创造性。人不甘心只做一个被造物,而是要去自己主动创造,创造物质财富、艺术作品、理论概念等等。第三是寻根的需求。为什么人会感到孤独呢?因为人脱离了自然的“母体”,失去了和自然联系的纽带,也就是自己的根,感到孤立无援。重新找到自己的根,也是一种重要的需求。

接下来,是身份感的需求。对人来说,自我身份比想象的重要,是我们体验自我意识,获得他人尊重和社会地位的前提。这种需求的正面效果,就是让我们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最后是定位与信仰体系的需求。在人类历史上的很长时间里,这种需求主要是由宗教完成的。但是随着人的发展,这种定位就会越来越受到理性的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科学的世界观。

资本主义社会的富强和自由只是表面,其内在依旧是服从和奴役,依旧是人为了满足社会、适应社会而存在,而不是社会为了人的需求而存在。在这样的社会里,人和人的关系疏远,和他人建立联系的需求被自利和不信任取代。人和自己的关系甚至也疏远了,很多人不再体验到自己的创造性,而只是把自己当成劳动力市场上可以交换的一件商品,他的自我价值就是市场的交换价值,和一辆汽车、一台电脑没什么区别。

这样的社会中人,为了安全感放弃了自我,失去了理性认识世界的能力,没有创造性,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也没有能力去爱。他的安全感只是来自于求同,为此把自己的棱角全都磨灭。他向往的成功,就是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他和别人的关系,不是交换就是利用,即使是婚姻关系也是这样。他的所谓优秀品质,比如合作、进取、容忍、勤勉,说到底只是这个社会在衡量他这件商品时用到的标准。

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一些问题的暴露,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这个社会的问题,并做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尝试。作者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代表性的国家就是二战后的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

苏联的方法很简单,既然资本主义这么有害,市场把人都异化了,那干脆消灭资本主义、取消市场,实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大家都听国家的。这是重走集权政治的老路,是在逃避自由,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本书写于1955年,那时的苏联模式还如日中天。能提出这样的批判,体现了作者的勇气和预见性。

美国的方法可以叫超级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注意到了原来的制度对人过于忽视,结果工人对工作失去兴趣,生产率降低,而且导致社会冲突加剧,所以要进行自身的改进,方法就是所谓的利益共享。让工人通过一系列激励手段,来分享公司利润的增长,让工人的收入和工作成就挂钩,调和劳资双方的矛盾。作者认为,让工资和业绩挂钩,确实可以提高工人的积极性,但是不代表工人不被剥削。对于解决工业社会中人的商品化、消费主义倾向等问题,离健全社会的目标还是很远。

所谓健全的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在那里,人不再被当作手段;在那里,物质生产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物质生产搏命;在那里,生活的目的就是施展人的创造力,去改造这个社会,让它更加健全。而人将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为了实现这样的社会,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在经济上要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让工作不仅为了获得工资,更是让工人有参与其中的兴趣和动力,为此要让工人参与决策和管理,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为此,需要完善社保制度,建立普遍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人不再仅仅为了填饱肚子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在政治方面,提倡一种分权的制度,让社会团体参与决策流程,让公民成为社会生活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象征性地投个票。在文化方面,要改革教育,培养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学生,发展学生的人格,而不仅仅是塑造对社会有用的螺丝钉。要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文化和艺术的创作之中,而不是成为专业艺术家的独占。

这是六十年前,一位西方社会学和心理学家对理想社会的构想,是否和我们心目中的想往很近似?经历了四十年的改开奋进,我们应该对社会的进步充滿信心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