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人生的枷锁》:一个人想摆脱所有枷锁,结果发现自己仍然活在枷锁之

2017-04-11  本文已影响206人  F孤
图片来自网络

文/F孤

我是先看了《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然后才看的《人生的枷锁》,其实应该先看《人生的枷锁》,因为《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是对《人生的枷锁》中问题的回答。

内容简介

《人生的枷锁》是毛姆的代表作,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
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岁月让他饱受了不合理的学校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走入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了伤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但思想和个性都独立不羁的凯里,一直努力挣脱宗教和小市民意识这两条禁锢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菲利普的人生节点

1.身患残疾,年少父母双亡,由伯父牧师凯里收养。进入皇家公学因为自己的跛足不断遭人嘲弄,失去了孩子的天真,进而痛苦的意识到自身的存在。

你要是对自己的残疾耿耿于怀,它就只能使你自惭形秽,但是,假如你把它看成是一副十字架,看成因为你的肩膀完全能够承受才给你背的十字架,看成是上帝恩惠的征兆,那么它会成为你快乐的源泉,而不是痛苦的源泉。

这是菲利普人生中的第一个对他很友善,很赏识他的校长珀金斯先生对他说的话,对于菲利普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正因为菲利普的跛足他找到了人生中快乐的源泉,那就是博览群书,时刻的去思考,重新去认识自己。

菲利普养成了世上给人以最大乐趣的习——博览群书的习惯,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样一来却给自己找到了一个逃避人生忧患苦难的庇护所;他也没有意识到,他正为自己臆造出一个虚无缥缈的幻境,转而又使得日常的现实世界成了痛苦的源泉。

他自恃博览群书,学识丰富,不把旁人放在眼里,他思维敏捷,又不善于掩饰,对同伴们的愚昧无知,轻蔑之情,溢于言表。但是菲利普说话犀利刺痛了伙伴们的痛点,这样是很多人都远离他,菲利普自己有很后悔懊恼。

2.菲利普做出的第一个决定,不打算去牛津读书,而是想去德国。

"我想我不打算上牛津念书了,"他说。
"为什么?我想你是打算将来当牧师的。"
"我已经改变了主意。"


"你为什么不想上牛津念书?"
"既然我将来不打算当牧师,进牛津又有什么意思?"
"什么打算不打算当牧师,你已经是教会里的人啦!"牧师说。

面对大家的反对跟质疑,菲利普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跟看法。菲利普从一开始的胆怯,小心翼翼,现在变得能够很有主见,能够去决定自己的未来,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

3.在德国菲利普结识了人生中第一个知己——海沃德。当然菲利普也在默默的观察者周边的环境,观察他的老师,观察他的朋友,也开始了朦胧的初恋。

沃顿老师告诉菲利普,生活有两宝,一个是思想自由,一个是行动自由。在法国你有行动自由,你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会出面干预你,但是你的思想必须跟他们一致;在德国你有思想自由,你怎么去想没人会管你,但是你的行动必须跟他们一致。

菲利普一系列的变化,除了读书给他带来的收获,还因为他认识不同的人,能够从别人的话中也得到自己的思考。在不同的国家,他也在观察着,这边人的行为与习惯,一直在观察思考,这也是他身患跛足带给他的好处。

海沃德,他是一个英国人,乡村法官的儿子,毕业于剑桥大学。因为他喜欢读书,也喜欢诗集,不论是别人写的或者是自己写的。他对文学有很高的鉴赏力,因此菲利普深受海沃德的影响。

4.菲利普不再相信宗教。

菲利普一开始是很相信宗教的。牧师说,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菲利普每天就祷告希望自己的跛足能够治愈,他问过牧师,为什么他祷告没有得到,牧师说,他不够虔诚,最后菲利普发现并不是你祷告就能改变什么的。

维克斯是个美国人,毕业于哈佛大学,精通古典文学。每次跟海沃德辩论都会把海沃德辩驳的体无完肤,海沃德刚愎自用,不知进退,强词夺理,每次只用"该死的美国佬!"结束。菲利普也发现了,海沃德并不是他那么崇拜的人了。

在海沃德跟维克斯就宗教话题开始辩论的时候,菲利普才知道原来宗教还可以拿出来讨论,他以前想当然的相信,菲利普在跟维克斯讨论宗教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真正内心。

"请问,为什么偏偏是你对,而像圣安塞姆和圣奥古斯丁那样一些人物倒错了呢?"
"你的意思是说,他们是聪明绝顶,博学多才的圣人。而对于我呢,你很有怀疑,觉得我既不聪明,又无学问,是吗?"
"嗯,"菲利普支支吾吾,不知说什么是好,自己刚才那样提出问题,未免有点儿唐突失礼。
"圣奥古斯丁认为地球是平的,而且太阳是绕着地球转动的。"
"我不懂这话说明什么问题。"
"嘿,这证明一代人有着一代人的信仰。您的那些圣人生活在信仰的年代里,在他们那种时代,那些在我们看来绝对无法置信的事物,他们却几乎不能不奉为玉律金科。"
"那么,您又怎么知道我们现在掌握了真理呢?"
"我并没这么说。"
菲利普沉思片刻之后说: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今天置信不疑的事物,就不会像过去他们所相信的事物那样,同样也是错误的呢?"
"我也不明白。"
"那您怎么还可能有信仰呢?"
"我说不上来。"
菲利普又问维克斯对海沃德所信奉的宗教有何看法。
"人们总是按照自身的形象来塑造神抵的,"维克斯说,"他信奉生动别致的事物。"
菲利普沉思了半晌,又说:
"我不明白一个人干吗非得信奉上帝。"

菲利普一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在相信上帝了,也感到很恐慌。经过冷静分析,菲利普发现宗教是所处环境强加给他的,并不是他自己自由选择的。想明白这些菲利普便不再有负担,感觉卸掉了身上的枷锁,越发的感觉一身轻。

5.菲利普就业,小时候菲利普想着当个牧师。而后他在律师手下当学徒,干了一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种工作,他选择当画家去巴黎学画,最后他去读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医生。

菲利普小时候想当牧师,是因为对牧师没什么概念。从后来放弃攻读牛津大学,从中可以看出菲利普的变化,虽然他不知道想要什么,但他遵从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去做律师学徒也只是因为迷茫,不知道想干什么,干了一段时间从一开始的新奇到后来的厌烦,从中发现这不是他喜欢的职业,也不是菲利普想要的生活。

想要当画家,我个人认为这个菲利普选择逃避就业,也或许这时候的他跟海沃德一样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因为他有父亲留下来的遗产,他不害怕没钱花,没饭吃。只有这样他才可以自由的选择去学习画画。

在巴黎2年的学画,让菲利普明白理想主义太过虚幻,最后菲利普选择学医,跟他父亲一样做一名医生。

他又懦弱又虚荣,他虚荣得叫你总是得小心翼翼不要伤害了他的感情。他把自己的游手好闲同理想主义混为一谈,以至于他自己都不能将两者区别开来。

6.菲利普陷入爱情的枷锁中,可惜他喜欢米尔德丽德,米尔德丽德却不喜欢他。

有时候也不要怪别人,菲利普一次次的放下自尊,放下底线去爱米尔德丽德,并对米尔德丽德非常好。就算米尔德丽德失恋后找他,菲利普接纳她,就算米尔德丽德跟有妇之夫在一起怀孕后找他,菲利普接纳她,就算米尔德丽德跟菲利普的朋友在一起没钱去旅行,菲利普还在帮她,米尔德丽德被菲利普的朋友甩了,又去找他,菲利普还在帮她,最后米尔德丽德女儿去世了,她一无所有沦为了站街女。

因为米尔德丽德菲利普从一个有遗产继承吃喝不愁的人,最后穷的连医学院都念不起,最终靠朋友介绍做了一段时间的店员。

要时时刻刻为生计操心,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丢脸的了。那些视金钱如粪土的人,我就最瞧不起。他们不是伪君子就是傻瓜。金钱好比第六感官,少了它,就别想让其余的五种感官充分发挥作用。没有足够的收入,生活的希望就被截去了一半。你得处心积虑,锱铢必较,决不为赚得一个先令而付出高于一个先令的代价。你常听到人们说,穷困是对艺术家最有力的鞭策。唱这种高调的人,自己从来没有亲身尝过穷困的滋味。

7.菲利普选择进入婚姻的枷锁中

"不知你愿意不愿意嫁给我,莎莉。"
莎莉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从她脸上,捕捉不到一丝表情。她说话时眼睛并不望菲利普。
"随你的便。"
"你不愿意?"
"哦,我当然很想有个自己的家啊,再说我也该成家立业了。"
菲利普粲然一笑。现在他算是摸透了她的心思了。至于她的态度,他倒并不觉得奇怪。
"可是你不愿嫁给我?"
"我不愿意嫁给旁的什么男人。"
"那事情就这样定了。"
"我父母亲一定会大吃一惊,对不?"
"我太幸福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