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美的历程》
先简单分享一下阅读感受:很久没有跳出来看了,果然是另一番感受。文学、书法、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众多的内容相互联动,用文化史、思想史的梳理融汇,引出“美”的变化,而这些内容,说到底是人与世界的哲学命题。
虽然在一些具体说法和命题上,可能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瑕不掩瑜,如此流畅、丰富的美学内容,确实值得一读。
今日推荐——《美的历程》分享几个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点”吧。
狞厉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狞厉的美”时愣了一下,竟然有如此恰当的形容词来形容青铜上的饕餮纹,见过那么多次形态不同的饕餮纹,能够想到森严,却竟不知还有狞厉二字。
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
人们更愿意欣赏那狞厉神秘的青铜饕餮的崇高美,它们毕竟是那个“如火烈烈”的社会时代精神的美的体现。它们才是青铜艺术真正的典范。——《二 青铜饕餮》
汉之美
无论是画像石、陶俑还是雕刻艺术,前些日子刚好都带人去欣赏过。尤其是霍去病墓石刻跟前,从石刻艺术和墓前石刻的发展解读它们。
其实在形容艺术风格上,我的语言实在匮乏。
汉代艺术尽管由于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笨拙,但是上述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就反而显其优越和高明。
汉代艺术更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那在琳琅满目的人对世界的行动征服之中的古拙气势的美。——《四 楚汉浪漫主义》
苏轼的意义
看到这个停了一会,是因为想起,高一的时候,语文老师说:我以为很多同学会更喜欢水调歌头,没想到那些毕业了的同学不少人更喜欢定风波。是啊,高三的时候,背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就好像真的不怕了。后来还看过一些介绍苏轼的节目,学习过其他词,最近的一首应该是《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感谢大学语文)
看到这一节的内容,愈发明白。
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再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苏轼的意义》
这许许多多的内容串联起来,的确是《美的历程》,读这样一本书本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