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生活小事记

2018-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春秋365

我把城里的房子装修好了后,就搬进来住了。两个多月前,我把我母亲从老家接到新房子里住了。母亲在农村生活了72年,熟悉了农村的一切,现在来城里住这么久,而且以后要一直住下去,她显然没什么准备。最开始的时候,她很不适应。

房子虽然面积不大,但一切都是亮堂堂的,家具是新的,地板是新的,房门也是新的,她进出关门时,轻手轻脚,连喝水杯子都是轻拿轻放,唯恐损坏了什么,厨房的电器,她不敢碰,煤气灶如何开关教了好几次,她才慢慢学会。她随手关灯的习惯也一直保留着。

在这里住了十几天,她一直惦记着家里的三只鸡,那是她养的。

她委托我大姐看门,我大姐嫁的村子和我们村子连成一片,盖了新房子后,距离我家非常近,平常串门只需要走几步就到了。我大姐定时给三只鸡撒米、投食,但她还是不放心。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让她回去把那三只鸡全部都抓回来了,并且宰了炖汤喝了。又利用朋友的车子回去把一些家什都托过来了。这样,她才稍微安心一些了。

她似乎已经慢慢接受城市生活了,但她的消费观念仍然有待改变,最明显的是买菜。

最开始,我给钱让她买菜,她只买萝卜、白菜、豆芽这三种菜,每次吃饭都会感叹:这菜也太贵了,两个萝卜两三块!一把青菜得四五块!白菜不耐吃,看着多,炒出来就这么一点,几下就吃完了......

我试着解读她的唠叨:一方面可能是来这里没有熟人和她说话,她需要倾诉;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这里做什么都得花钱买,她不习惯。

她生活在农村,自己种田,自己种地,自己种菜,要吃什么菜,直接去菜园子里摘,看相不好的,长得不肥的,被虫子蛀过的,几乎都用来喂猪喂鸡或者丢掉了。

现在来城里生活,要花钱买菜,她接受不了。虽然给足了钱,但她的顾虑可能还在于:她没有经济收入,所以我给的钱她用得不安心。

我尝试着和她讲生活理念:这些钱是用来买柴米油盐的,是生活必须的开支,不是浪费,你不买,我自己也是要买的,我在外面吃一顿饭,最少是一二十块钱,吃不干净,吃不饱,也吃不好。

她似乎接受我的观念了。开始买除了萝卜、白菜、豆芽以外的菜,有时候买鱼,有时候买肉,有时候炖汤,她会变着法子改善我的饮食。

随着买菜的次数增多了,她买回来的菜越来越丰富了,待我下班回来时,她就在饭桌上和我讲她白天发生的事:比如和哪个菜贩子认得了,和哪个菜贩子砍价了,哪个菜贩子为了促销多给了她一颗花菜。

她高兴,我高兴,因为她慢慢和小区里的人变熟悉了。

有一天早上,我背着背包提着她做的午饭准备坐地铁去公司上班,刚走在小区门口,就看见了她。那时候刚下完小雨,地面湿漉漉的,菜贩们因为天气变恶劣,明显比以往少了许多。

母亲穿着花格子棉袄,站在一堆玉米棒子面前,地面很空旷,她的身影有些突兀。凉风习习,她竟然没有感觉到,看到我,她非常高兴,大声说:这是刚才那个人给的,不要钱————隔壁超市为了促销,把广播开得特别大,她担心我没听见,便把别人送的不要钱又强调了一次。

我看了看她面前的那堆玉米棒子,有的还没成熟,有的秃了,有的断成了几截,有的玉米穗都掉光了,品相不好,但是比较干净,显然是菜贩子卖不出去,自己吃不完,又不愿意浪费,所以就送给她了。

她守护在那堆玉米棒子面前,就像守护战利品。

我告诉她,外面冷,早点回去。她把玉米棒子捧在手中,然后往家里走。

坐在去公司的地铁上,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她会接受别人免费送的菜?

一方面,是她舍不得花钱买;另外一方面,很有可能是她身上的钱不多了,她不方便问我要。

下班后,我特意找了一个银行,取了500块钱———现在是电子支付时代,我几乎没有带现金的习惯。

回家后,我把钱给她,然后说,以后别再要别人送的菜了,想吃什么,自己买。

她似乎懂我的意思,说:我知道要别人的菜不好,以后我不再要了。

那几个玉米棒子,被她拿回来剥了一整碗玉米粒,炒着吃了。后来,她再也没有要别人的菜了。

家里网购堆积的纸盒子,她一开始舍不得丢,吵着要卖钱,后来转变了观念,主动把这些纸盒子送给小区里一位和她年纪相仿的捡垃圾的老奶奶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