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三思

2018-10-31  本文已影响14人  小璐璐lulu
我的Xind

回顾

在阅读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后,我的读书笔记都是通读原文,在书本上将有启发的地方折叠起来,然后重复阅读对我有用的信息,最后是合并相似信息和摘录原文,并且在最后加上自己的感悟。

这种读书笔记的方法,帮助我能够有些减轻了重复信息的积累。因为作者在写一本书的时候,往往会围绕着一个或多个集中的主题来展开叙述自己的观点,引导读者思考相关的信息。因此,我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很多相似的观点,最后在写完才发现这个好相似,那个也是好相似,最后会因为重复摘录而觉得疲倦。因为多数时间我会阐述书本带给我的启发,而这里的启发往往是当时的所想所感,没有更多的延伸。因此,即使在我重读的过程,我也会觉得这些好陌生啊,不明白自己为何要摘录呢?

改进

后来我学会了使用思维导图,我学着把一些简单且有概括性的词语摘录在思维导图上,然后按照顺序将相关内容进行串联,最后输出为jpg的格式,这样我可以随时在手机里查阅内容。可是这种方法对我来说,不适用于读书笔记,特别是一些感性方面的思考内容。比较感性和哲学方面的书籍有时候是找不到内容里包含的顺序,因为没有思绪的存在,我会觉得格外凌乱。因此这个会让我无法整理好非学习笔记。同时,在回想不起来的情况下,我总是不自觉地掏出手机,输入关键词查询,这个会让我逐渐形成了对手机的依赖,减少了脑袋的记忆功能。

新学

昨天的课程里,麦子重点介绍了笔记写法,记笔记的误区都是我踩过的雷区,所以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写法,会让我觉得无趣与重复的枯燥,因而我更加认真地听讲了麦子的秘籍:留白一秒、两页一主题和分区域记录。

今天查看专业书籍的时候,我会把新学到或接触的内容看一遍,理解不懂得地方,然后盖上书在A4纸上写下关键词和串联的词语,最后发现自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新的知识重复了一遍。并且在日常化验分析里可以用到,于是自己仿佛就处于一个重复的环境中。一旦遇到这个知识点,我会在脑海里过一遍关键词,如果忘记了,就拿出A4纸瞄一眼,然后重复一遍。在不断地重复中,我很快就把新内容记下来了,这样子既省去了我做大篇幅笔记的时间,又能够增强我的记忆和使用能力。还有就是分区域记录的使用,今天我使用了笔记本划分的方法,规定了新名词解释区、板书区、总结区和使用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更改),每一个区域都用了简单的标点符号来区分,所以能够很快把胆汁酸的形成过程总结了一次。我会发现这样记录笔记的方法会比我直接摘抄更有效果,因为我好想一个老师在上课,不断地想把自己看到的内容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出来,并且在一路思考着我可以怎么用?下一步要怎么做?很快就把枯燥的论文和教科书看完了,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注力,还能够有效率地学习。

昨天上课的时候,我一直觉得体系做下来好复杂,因为心里想着,所以行动上会抗拒去做。但当自己逼着自己迈出第一步,学会去用自己学到的东西时,有新东西的收获反而让自己更加有信心去上课和学习。

lulu-广州-小兽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