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丁晏
2020-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余人的触角
丁晏(1794-1875),清代校勘学家,字俭卿,号柘堂,晚年号石亭居士,颐志老人。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人),是清代中后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
在十七八岁时,在给丽正书院的至友潘德舆(文学家)的信中写道:“大丈夫得志则不负所学,慨然自志于时,不得志则闭户穷居,不以贫贱而改行,不以困厄而尤人,归于实用。”以此来表述他处世穷经的宗旨,今天读此句,仍然很有借鉴意义。
他一意研究经学,著书考古,先后主讲于阜宁观海书院,盐城表海书院,淮安淮关、文津、丽正等书院,有“江淮经师”之称,以惠泽后学。
丁晏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读书著书,治学严谨,著作浩帙。主要经学著作有:《尚书》、《尚书余论》、《论语孔注证伪》、《毛郑诗释》、《史记毛本正误》、《周易讼卦浅说》、《尚书仓余论》、《春秋胡传申正》、《左传杜解补正》、《易经象类》等等,古典文学研究的专著有《曹集铃评》、《颐志斋四谱》、《颐志斋文集》、《颐志斋诗草》、《山阳诗证》等等。
丁晏一生立言立德,行事以儒家道德为准绳,热心桑梓的公共事业与慈善事业,对淮安的古迹,文化设施的保护和修缮更是任劳任怨,多次主持地方赈灾,兴修水利事宜。时有儿歌唱曰:“大旱苦荒年,引水灌农田,好心好报丁孝廉,子子孙孙中状元”。
还值得一提的丁晏一向行善积德,多次替他人刊刻书稿,为保存地方文献作出了贡献。比如他与何绍基共同主持了《重修山阳县志》、《淮安艺文志》等修纂工作。(由缰集之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