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 是一种态度 更是一种责任(12月30日)1573字
今天是2023年12月29日晚7点,外面黑漆漆一片,我站在窗前,心潮起伏。
一个半小时前我收到了李彦国老师在群里发的图片,还有给我的留言,他告诉我,贺局长把我的文章转发朋友圈了。
看了他的留言之后,我又惊又喜,我那蹩脚的文字还能入农业局贺局长的眼?我心里更多的是惭愧,其实哪里是我的文章写的好,只不过是贺献林局长和李彦国老师做得好而已。
更让我惭愧的是我文章中有错别字,有的语句也不通顺,但我根本就没发现。就那样大大咧咧地发布了,然后我的蹩脚文开始在简村里晃荡,病得不轻,竟然还敢招谣过市。
就在这时,有一个人站出来给我指出错误,这个人正是那个“土的掉渣儿”却德高望重的李彦国老师。
这些天我正在拜读李彦国老师和从容小主妹妹的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这个长篇纪实文学写的真好,这是我在听完前三章之后。得出的一个特别肯定的结论。
对于这部长篇纪实文学,我采取的是听、读、写相结合的方式,听着读着就会有一些感悟,也会产生一些思考,然后把自己内心的激情澎湃,变成一个个文字,于是几篇读后记诞生了。
昨天李彦国老师看完我的读后记后,在文章的评论区留下一些评论,指出了文章存在四处的错误,这些错误里有错字,也有句子不通顺。细心的李老师还简信我,改完之后把那条评论删了,他怕那些错字影响到我。
而粗心的我大致浏览了一下评论,就去干别的事情了,没有领悟李老师的意思。更可笑的是还给李老师那几条评论点了赞,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直到今天早上,我再仔细拜读李老师留的评论,我才意识到他的评论是在指出我文章中出现的错误,我这个后知后觉的人啊,真是无可救药了,当时的感觉是羞愧无比,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
李老师读完我的读后记后,直言不讳指出我存在的问题,更让我意识到我的马虎大意和发文的漫不经心。
现在我是用讯飞语记来写文,采取的是语音转文字的形式,有时会出现口误或者咬字不准的情况,当语音转成文字之后,我会检查一遍,再发到简书上私密,然后第二天早晨再检查一遍就直接发文,而早晨躺在被窝里发文,那时大脑中枢神经还没有完全清醒,所以文章中出现一些错字和语句不通顺的毛病就没有被发现。
发完文之后,我很少再去回看,所以我就让我的文章带着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的毛病在简村里招摇,让很多人围观。
若不是昨天李老师给我指出了这个问题,我还全然不知道自己存在的错误呢。
其实一篇文章在简书里公开发表,那就意味着把你的文章和你的人推到了众多简友面前。他们不仅在看你的文,也在品你的写作风格和为文态度,甚至可以看见文章后面的那个人。
是李老师点醒了我,让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李老师这个人干什么都认认真真,无论是做代课老师,还是做普通的农民,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下田耕作,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他都是踏踏实实、实实在在的,绝不允许半点虚假,哪怕是戒烟,他都戒得认认真真、彻彻底底。李老师的认真改变了他,也成就了他。
李老师的四段评论,也让我看到自己内心的那个“小”来,也指引我如何去做。
按照李老师的建议,我删除了文章下面评论区他留下的评论,但是那四条评论却在互动消息里面永久留存了,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时时刻刻提醒我、警醒我,也在监督我、鞭策我。
之后我暂时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用一颗虔诚的心把今天发的读后记从头到尾又检查了两遍,里面果然还有错误。
冬日暖阳透过窗户把温暖的光射进来,轻轻洒在我的身上,也照亮了我的心,我的心里还有一道光,它来自李彦国老师。
以后在发文前,我至少要检查三遍,这不仅是对文字的敬畏,也是对读者的尊敬,尤其是在写《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时,更应该细致检查、反复推敲,因为这里边还包含着对李彦国老师和从容小主妹妹的虔诚和敬意。
以后写文时,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输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每一篇文章,发文时一定要认真细致检查。因为认真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