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都喜欢在孩子身上重走生活
感谢点赞分享!


最近厦门连着下了一周多的雨.
天气终于放晴的时候.
我把这一周堆积的小小鱼那些洗了没有被太阳暴晒的衣服拿出去晾晒.
整整七套十四件挂了一整条晾衣绳.
隔壁姑娘问我你家小小鱼衣服怎么这么多.
我回答再下一周的雨都还可以每天一套换着过来.
我嫂子和他姑姑还有我自己很会给他买衣服.
记得他还在肚子里的时候老家有种说法.
刚出生的宝宝要穿别人穿过的衣服好带养.
那时候我闺蜜说她家娃的衣服要不要送几套给我意思着穿.
他爸爸拒绝了.
说不用,我们自己买新的穿.
我特别能理解先生的意思.
我和他都是出生在兄弟姐妹好几个的家庭里.
在我们之前都有姐姐和哥哥.
所以小时候我们这样的家庭和兄弟姐妹多的情况.
除了穿姐姐或哥哥第二年退下来的衣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新衣服.
那个年代.
我们一样年纪的80后基本都是物资匮乏新衣难求的年代.
在现在条件正在慢慢改善的时候做了父母.
就很容易在孩子的世界里重过自己的生活.

小小鱼作为男生能像女孩子那样精心打扮的机会很少.
每次买他的衣服也是找来选去就那些款式.
在衣服的世界里女人永远占有市场.
没想到从小孩子的世界里就开始明显区分了.
即使这样我每次都很喜欢给他买衣服.
看着可爱的.
想着他穿可能会帅帅的.
看着模特感觉他也能hold住的.
还有我自己眼里喜欢的那种小男孩穿的.
每一次击中心里的一个点就会买.
除了衣服.
也很会买的就是玩具.
在孩子世界里拼凑儿时自己那渐渐找回的零散拼图这件事上.
我想很多妈妈和我一样当着剁手党却甘之如饴.
像我这样出生在农村的80后.
我们的儿童时期是很少有一件像样的玩具的.

泥巴和着水,挥舞着家里断掉的饭勺就能堆堆砌砌做着建筑师的梦想.
一条电视盖布或一片蚊帐加一个发箍就能降妖伏魔的演着观音和白素贞.
裁剪的很整齐的白纸上面写上钱币的额度就能在一个过家家的世界里幸福度日.
透过弹珠臆想水晶世界.
挥舞衣袖在纸牌里拼个输赢.
那时候有个芭比娃娃的女孩和有部塑料模型车的男孩.
在我们眼里就是富贵之家的公子和公主.
因为那个年代.
人们还在为着生存想尽办法.
为着全家吃饱穿暖绞尽脑汁.
玩具在那时.
无所谓也不重要.
但现在精神的追求已经远远赶超物质的满足.
而我如此舍得给小小鱼买玩具除了想满足自己儿时对这方面的缺乏.
更多时候是不想看到孩子因为特别渴望什么东西而望着别人有的那件物品露出的那种渴求的眼神.

我听过一个朋友说小时候觉得爸爸最牛的事情是那次又因为想去别人家看电视被人拦在外面哭着回家.
之后她爸爸给她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自此她也可以很骄傲的邀请朋友来家里看或者高傲的拒绝那个拦她门的朋友入内.
这就是父母之爱.
力所能及的保护着孩子的自尊.
何况现在条件好些了.
正常的满足孩子对玩具的需求对培养孩子从小的自信心也是有帮助的.
对某些物件的思而不达常常会扎根下深深的变成内心的欲望.
挖掘出来后稍微引导不正就容易变成一个因为迫切想得到满足而不择手段的人.
统观我们现在的社会.
其实相比更早之前是富余很多的.
但仍然会有一些因为一点利益或便宜就丢失大好前程或幸福生活的犯罪行为.

我想到我自己长大后最舍得花钱在吃的方面.
从大学毕业后开始自己能赚钱时渐渐在朋友圈塑造了一个吃货和饭量很大的人.
终其原因都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小时候家里穷但好歹每次爸爸捕鱼回来从网上解下来的大小杂鱼都是新鲜美味的.
就着地瓜米也算是每一餐都吃饱喝足的.
但是因为村里的教育师资只到二年级.
我三年级就被送到离镇上不远的姑姑家里.
那时候姑姑常年在外唱戏.
是亲家婆养的我.
经历过更苦吃过树根绑过小脚的亲家婆节省习惯已经深入骨髓.
每餐都是咸菜.
一碗鱼要藏到长霉了才拿出来吃.
而初中就寄宿到学校.
每周自己背米去学校炖.
配菜也是每周一碗家里炖好吃好几天的肉末炖蛋或榨菜或豆腐乳.
偶尔非常嘴馋三毛钱打一碗蛋花汤都算是奢侈的了.

高中到县城寄宿生活费也相应提高一些.
不再背米也没办法带菜.
每餐都要算着伙食费点菜.
如果特别想吃的时候早餐奢侈的多吃了.
中午或晚餐就要少点一个菜.
大学算敞开吃的也是要每个月末就和舍友几个掏出零钱大家买过桥米线并肩熬.过后面的几天.
毕业上班开始可以自己赚钱时.
真的是敞开了吃.
每个周末流连于各条小吃街.
直到一下子往身体里塞进太多的垃圾食品.
导致青春期的痘痘找到舒适的据点.
青春岁月过后多年仍然顽强的盘踞在我的脸上.
时常想着脸面的事情.
却奈何胃口已经习惯了这个量.
直到现在对我而言.
最悲伤的事情就是饿肚子.

所以小小鱼从娘胎里出来就是一个吃货真的是随了我的胃口.
而我也确实不曾控制他在添加辅食后对各种感兴趣食物的尝试.
因为我们现在的条件对于抚养一个孩子来说想吃没得吃是根本不存在的.
在别人都求着孩子吃东西的时候他很有尝试各种食物的兴致我是喜闻乐见的.
而我出于对食物的喜爱充分理解想吃不让吃的痛苦.
所以会花点心思在他开启食物新世界之前将确实还不适宜现在吃的品类做甄别.
也深知假如一定要等到某些年纪才能吃却因为牙口不好而想吃吃不了的委屈.
有个阿姨就是年轻时候吃过饿肚子的苦老来子女出息了根本可以随性吃的时候.却得心脏病.
据说这个端午节多么嘴馋吃一口鸡肉都差点送急诊.
小小鱼这一代是真的越来越幸福的.
不管吃喝玩穿.
与其说宠溺他.
不如说我其实是借着妈妈的身份.
在孩子身上找到满足自我和弥补幼缺的出口.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