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体瘤早期诊断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罕见的头颈部肿瘤,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完整地切除包绕神经血管的肿瘤,并维持颈动脉血流的完整性。该肿瘤血运丰富,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且生长部位特殊(大多包绕颈动脉分叉以及数条功能重要的颅神经),如果诊断与治疗不当,将会产生严重后果,致残甚至危及生命。近日,我院(南医三院)成功为一位ShamblinⅢ型颈动脉体瘤患者施行颈动脉体瘤整块根治切除术。
颈动脉体瘤早期诊断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1岁靓女罹患颈动脉体瘤须及时手术
今年31岁的古女士,于3年前无意间发现自己的右颈部有一个搏动性的肿物,但一直都没有疼痛等其他不适感。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淋巴结肿大”,未进行特殊处理。为求进一步诊治,古女士于2018年1月15日来我院就诊,医生为她进行体查时发现,右颈部颈动脉行程位置可见一约7x5厘米大小的肿物,质软,无压痛,整个肿块触及搏动,频率与心率一致,听诊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初步诊断为 “颈动脉体瘤,副神经节瘤待排”,并安排其入院治疗。
患者入院后,医生护士高度重视,认真查看患者并研讨治疗方案,第一时间为古女士完成相关的检查,头颈部CTA检查提示:1、右侧颈动脉分叉处软组织肿物,考虑颈动脉体瘤;2、头颅CTA未见异常。全科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查、检查结果等进行讨论,一致认为可以明确为右颈单发的颈动脉体瘤,也排查了副神经节瘤的其它好发部位,考虑到患者年轻,具有手术的绝对适应症,而且目前肿瘤周缘已经包绕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ShamblinⅢ型),如不尽早手术,则会进一步发展使病情加重,也会加大今后处理该肿瘤的难度。予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并于术前一天行颈动脉压迫训练,以帮助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
颈动脉体瘤发病人群女性多于男性
1月19日,医生为患者在全麻下进行了右颈部血管探查+右颈部肿物切除术。术中精细操作、保护临近组织器官、彻底止血,完整地游离毗邻神经(迷走神经、喉上神经、舌下神经和舌下神经颈动脉袢),全程在无阻断颈动脉,无结扎或重建颈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的基础上,完整地囊外整块剥离颈动脉体瘤。术后患者安返血管外科病房,给予密切监护,床旁备气管切开包,严密观察有无切口出血等情况,给予抗感染及预防相关并发症等治疗及护理。术后病理诊断:结合临床符合右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瘤组织局部侵犯包膜。在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恢复良好,于1月29日顺利出院。
颈动脉体瘤是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后方的副神经节瘤,发病率约为0.01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多见,20%-30%具有家族史,多数生长缓慢,表现出良性肿瘤的特征,约5%-10%属于恶性,被认为是诱发肿瘤发生的原因。由于颈动脉体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大多以颈部肿块就诊。其实,颈动脉体瘤还是有特征性体征的,颈动脉体瘤多位于下颌下角,肿块可左右移动而不能上下移动。CTA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肿瘤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而且是一种无创检查,可作为颈动脉体瘤患者的首选检查。
颈动脉体瘤早期诊断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方式
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总体预后较好。但由于颈动脉体瘤位置特殊,血供丰富,周围组织多,手术复杂、风险高,容易引起出血、脑梗、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一旦被误诊为颈部普通肿块而进行手术的话,很容易导致手术大出血或神经血管损伤,带来终生不可逆的的功能丧失或脑缺血。所以,事先一定要明确诊断,然后根据肿瘤大小、累及颈动脉的程度及脑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来决定具体的手术方式。而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的颈动脉体瘤患者,也可通过放射治疗来控制肿瘤的生长。
尽管颈动脉体瘤发病率不是很高,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以免延误治疗。如果发现颈部肿块,应警惕颈动脉体瘤的可能,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各项检查明确诊断,并积极接受治疗。诊断越早,肿瘤越小,Shamblin分期越早,越容易处理,手术并发症尤其是颅神经损伤的机率越低;病程越长,肿瘤越大,Shamblin分期达到Ⅲ期,肿瘤与动脉的粘连越紧密,从而手术切除的难度大增,损伤颈动脉的可能性也越大。总之,早期诊断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