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

2019-11-11  本文已影响0人  红祺

2019年11月11日

  曾国藩教育他的两个孩子说:“为人须先立坚卓之志”。立志是人生的笫一件事。要立志,可着眼处却在要说“圣贤”与“豪杰”,这种志向或者说野心,不可谓不大吧。

  事实上,总是“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反倒往往是期望越高,失望值也就越大。

  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1852年,曾国藩的母亲去世,他回湖南老家给母亲守丧。朝廷的意思请曾国藩出山来办团练。曾国藩不愿意,他的好朋友郭嵩焘出马,劝服了曾国藩出山。而郭嵩焘劝服曾国藩的秘决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把握住了曾国藩志向大、野心大的心理特质,说太平军的教义是基督教文化,这对中国传统的孔孟文化来说是灭顶之灾,而你曾国藩一直以儒家传人自命,这时候应该挺身而出,拯救儒家传统文化,建成万世不朽的功业。

  第二个关键之处在于郭嵩焘告诉了曾国藩一个小道消息,说曾国藩这个团练大臣和其他地方的团练大臣并不一样。说曾国藩才堪大用,办团练之事只有交给曾国藩才可以成功。

  这两个理由一说,曾国藩彻底动心了,为什么呢?因为曾国藩心高气傲,向来讲究“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他这个湖南团练大臣,隐然是天下团练的领袖,而且肩负着拯救天下的重任,甚至还肩负着拯救传统文化的重任,终于毅然决然地出山,开始了他创造传奇的后半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