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窗览书:身边的逻辑学

2020-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刍耳刍耳

伯纳•派顿(美)著,黄煜文译,中信出版社,20万字。

这本书买来有几年了。打算给孩子看,但人家不感兴趣,放在一边。这几日翻出,就过了一遍。

这是为普通人初学逻辑而写的书。作者是美国莱斯大学教授。他以无数生活细节讲解逻辑,教人学会“清晰思考”。

内容共十章。其中,“过度概括”“错误类比”“集体思维”“诈骗”“回避问题”,虽然例子都是美国的,但也很熟悉。而“模糊定义”“在此之后,因此之故”“片面拣选证据”“读我”,则对我更有启发,尤其是第二三点,让人发觉,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语言里,让人觉得“不对劲”的说法,究竟哪里出现了问题。可惜,直到现在,我们自己写文还在讲究个别论据,并因为这种方法更容易做到,就推广给学生,又将之当作“内容充实”的主要表现方式。

“清晰思考”需要阅读积累为基础,需要对现象或事件追问质疑的勇气和能力,当然还有推理和分析的方法。其敌人是懒惰,是麻木,是从众。

我们的中学教育缺乏逻辑学的科目,这使得周围充斥着庸俗而又矛盾的说教或诡辩,这些阻碍着我们清晰思考,阻碍着我们寻求真相和真相背后的根源。而一旦学生很懂事地接受,则意味着禁锢暂时胜利,创新趋向灭亡。

其实当下高考现代文阅读第一大题和后边的表达题,都直接涉及到逻辑学的运用,只是大家不知道具体的术语而已。

大学时学过一点逻辑学,所以读着不至于感觉很生涩。就像中学的小孩子读《苏菲的世界》一样,假使有点哲学的底子,也还是能读得通的。不过,我得承认,仍然有困惑之处。每当书中出现用字母和公式来代替具体内容的分析,我就慌慌地跳过去,没有耐心,又怎么能理解得准确呢?

书的好处在于,章节结尾有思考题和答案,帮助读者梳理本章框架和重点。

有点担心:在现实中,如果一个人像作者这么理性地处事,从不被媒体引领,从来能识破标语、口号或广告背后的信息,可能不会被认为是睿智,反而会被说成“迂腐”或“逞能”,至少是“没情趣”吧。

有一个zha~骗案例,精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