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的开始
2018年7月28日,独自来到西安的高铁站,看着来往的人流,每人都是面带笑容。我也是只其中之一。7月29日早上六点便起了床,期待着今天相聚的同学,期待着开营仪式,期待着参观的景点,期待着一天的旅程。
八点过半我和老师就到了集合的地点,离集合时间十点,还有一个半小时。西安早上的太阳非常温暖,让整个大地慢慢升温,不过,升温对我来说可不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帮助老师准备好开营仪式需要用的东西后,我已流下了不少汗水,不过这汗水多半是因为太阳的炙热。我就在阴凉地里等待同学们的到来。从运城出发的同学们一起租了一辆大巴车,群里发部了好多他们在大巴车上唱歌朗诵学习的视频和图片,我看到了好多熟悉的面孔,更加期待他们的到来。
九点不到半,在西安,三门峡和除了运城其它地方的学生,都来的差不多了,在大巴车上的同学告诉我他们快到了,一想到我们马上要开始丝绸之路的旅程,我的嘴角就不自觉得上扬,想要马上见到他们。不一会,我收到了大巴车上同学的消息,我本以为是一个好消息,谁知道他们被困到通关了,因为大巴车和司机的原因,要罚钱。一听到罚钱我就不由自主的幸灾乐祸,但是回过神来,他们被困了要耽误时间了,还是失落占了上峰。本以为他们应该用不了多少时间,谁知他们到来已经到十二点了,我们在大舞台上等啊等,还好这个时间里有乔紫琪妹妹的歌曲让我们欣赏,她一身红装,一把桃花扇,一首《新贵妃醉酒》让我惊艳不已,不仅表演让我们喜欢,她对表演的重视和对观众的尊重,也让我觉得这个妹妹真不错!
千等万等他们终于到了,我们进行了开营仪式,唱了《南明学歌》,一首直击人心的《祈祷》让我们怀着庄重的心情开启了丝绸之路的研学。
研学的开始第一个地点是下午我们去的大明宫,大明宫是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建立的一座宫殿,它位于长安城东南部,因原宫殿潮湿的环境,不利于李世民父亲李渊的病,因此在高地上,建立了大明宫。大明宫是故宫的四点五倍,光是看面积,我们就能知道大明宫在当时的地位。
在最前面有一座丹凤门,光看高大壮观的丹凤门,就能想象出盛唐的辉煌。
研学的开始我们在大明宫博物馆里看到了很多这里出土的文物,了解了唐三彩是如何的绚丽,知道了怎样辨别做工的好坏,马下面有一个洞,是用于烧陶器时透气用的,那个洞越小,就代表工匠手艺越巧。这算是一个的收获。
研学的开始第二个地点是关中书院,是一个大学的分校区,里面都是古代式建筑,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很幸福。
研学的开始我们去那里了解了古乐,第一首是队伍边吹走边行走过来,走着吹奏的叫做行乐。
研学的开始第一遍我只是觉得新奇,了解过笛子、陶笛、葫芦丝的吹奏,但从没了解过笙的吹奏,笙的样子非常奇特,竹子围成一圈,长短不齐,在竹子底部有几个孔,音调就是按不同的孔来发出。
研学的开始第二遍吹奏的曲名叫《行行慢》,第二首我看到了在笙中间,有一个笛子,还有一个不认识的乐器,长短有笛子的一半。第三首是他们的老先生传下来的一首曲子,我在第三首曲子中听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笙的声音又有低沉又具有明亮,加上笛子更加明亮,加上不认识的那个乐器又有了浑厚,在众多的笙的声音里,笛子和不认识的那个乐器在里面的声音很好辨别,既没有被淹没也没有太突出。慢慢我注意到了软鼓,软鼓的声音清脆动听,让音乐有空灵的感觉,软骨旁边是一个月牙形的乐器,也是用来敲击的,他的声音更为空灵,却没有软骨明亮,敲击的次数很少,但是每次都觉得恰到好处。
慢慢我把目光转移到了鼓上,我觉得鼓的敲击特别有意思,可以说他是整首曲子节奏的主导,后来我发现了他的节奏,和他的敲击动作,都是有很多讲究的,就如节奏的开始,要从鼓的两边敲击到中间,中间的空拍手不能停下不动,手还是要有一个敲的动作,但是不落到鼓上。
鼓手坐在中间,吹奏的在他的两边,有一段是,单独敲击两三拍后,笙合奏两三拍,我脑海中蹦进了一个场景,坐在中间的鼓手就像是皇上提出问题和建议,大臣们纷纷开始回答。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
研学的开始最后表演了唢呐独奏,我惊讶于他灵活的手指,好快好快好快,他的气还很长,一口气可以吹好久好久,我的惊讶和崇拜无以言表。我体会到了古乐的魅力,是众多乐器的结合,哪个乐器都不能被淹没,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所用之处。这是不同于大明宫的震撼,是精神的享受。
之后我们在我们的海报上签署了我们的名字。表示我们的研学,由我们一起创造!
研学的开始2018年7月30日,我们早上晨诵学习了李白的《少年行》
少年行 唐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这首诗描写了长安的繁盛,也表现了李白的豪爽之性。当然重点不在这里,重点在于,这首诗引出了我们要去的地方——长安西市。
来到长安西市,一艘船在最中央,这是一艘缩小版的船,来体现大唐海路商业的繁盛。
研学的开始我们来到了丝绸之路的商业街,看到了很多佛像,令我记忆最深的,是树抱佛头,据说是在战争时,佛的头被毁掉,掉进了树中,久而久之,佛的头像长在的树上。因此才有了这样的佛像。
研学的开始我们看了杨关的仿版城墙,在这里我们学习吟诵了《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诗歌,我们都非常熟悉,读起来朗朗上口,吟诵也是别有一番风味,马辉老师为我们配乐,我们和贾老师在杨关吟唱了这首诗。
研学的开始我们走进了丝路风情街,看了各国不同的文化,建筑风格,衣着风格,特色饭菜,特色产业。我们在印度风情的红堡餐厅,品尝了印度美食,吃过饭,红堡的老板,也为我们用中文做了分享,我觉得他很可敬,来中国传播属于印度的文化,还把印度的餐厅在中国开设,让我们亲身体会印度的饮食。
一个上午的游览,到此结束。
下午,我们就要离开西安了,前往天水。尽管我们只能走马观花的看西安,但我们还是对大唐的繁华,有了自己深刻的认识。
下午在车上休息过后,我们的马辉老师,为我们编曲了《规则歌》,可以在短时间内创作这样的作品,马老师可谓是才华横溢,我们很快便学会了。
研学的开始我们的河西丝绸之旅,才刚刚开始。我们还没体会过河西的荒凉和烈日,还没体会过玄奘的辛苦,还没学到玄奘的毅力。不过,今后的十三天我们会慢慢学到的,这一路的研学,松姿一定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