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能不能救在医生!如何选择在病人!
《手术两百年》,豆瓣评分9.4,看得人不多但看过的人都说好。央视此次的纪录片向我们讲述了手术的“进化史”。由此可见各种疾病治疗手段的成熟绝非偶然,是一代代医生用辛勤甚至是生命换来的。
所以我们尊重医生,感谢医生,了解他们的不易,感恩他们的舍己为人!可……中国的医患关系依然如此紧张。
中国的医院规模相比国外已经算是很大了,但面对中国人口的基数,医生问诊平均时长每人3-5分钟。
极短的时间里,医生需要了解病人的病症、身体情况,并迅速判断病情。因此关于治疗方式不会细细与病人沟通,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更不要提细致的人文关怀。
《青年医生》中曾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个被医生救了的孕妇却极度讨厌医生。原因在于她曾被确诊为乳腺癌,因为医生的武断,没有告诉她有保乳治疗,直接切掉整个乳房,给当时未婚的她带来了很大的打击。故事看似寻常却体现出了一个病人是否认同治疗方式的问题。
去医院看病表示我们选择相信医生,医生做出诊断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是对的,但,仅仅是对的!我们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更好地方式,只是觉得医生如此说了那便如此,就算自己不认同通常也接受了。
为什么?为了活下去!医生面对的病人无数,他每天要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判断需要给你如何治疗,所以治疗方式通常会选择最有效且最便捷的。甚至根据经验:这种病都是这么治疗的!然后赶紧进行下一位病人的诊断!
当有一天病人知道并了解还有更加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方式,该如何挽回?例如上面的例子,乳房切除,病人再如何后悔,哭天喊地也长不出来了。疾病固然好了,心里却空了!选择治疗再也不是治好了就行,更要在未来的人生活得有尊严,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命质量。
《心术》中有一段话:医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叫治病救人,就是看好病人的疾病。第二重叫人文关怀,不仅看好病人的病,还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要像亲人一样。第三重,那就是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救不救,能不能救在医生!选不选,如何选择在病人!病人心中最满意的治疗应该是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得到完全的救治,过后自己的主治大夫以一个医生的权威告诉自己你的病好了,以后的人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了!这就是希望,让一个人踏踏实实想活下去的希望!
回到现实,面对紧张的医疗资源,理想的医疗何时才能真正到来?现在!二次诊疗的出现让病人得到更多的专业建议,医生以客观的科学依据结果为证据对病人的病情作出诊断,向主治医生提出意见与建议,给病人提供满意的治疗方案。减少误诊的发生,同时避免医疗失误!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二次诊疗业务,克利夫兰诊所、梅奥诊所、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都开展了二次诊疗的相关业务,承接重症患者,为其提供再一次的咨询诊疗服务,以减少误诊率和优化治疗方案。哈佛大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93%的患者会改变原来的诊疗方案。”
虽然国外的二次诊疗时间开展相对较早,二次诊疗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在国内,大家对二次诊疗这一服务的了解还很薄弱。好在为了能够让病人得到更理想的救治,二次诊疗服务在国内开始壮大。很多保险公司、诊所、服务中介的产品中都开始包含二次诊疗服务,长此以往,未来二次诊疗将成为大趋势。毕竟面对重大疾病,多一位医生提供诊断结果与治疗方案,就多一份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