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己L君陪你读美文青春

农村妈妈和两个硕士女儿

2018-12-27  本文已影响209人  子归啼

我妈可能是村里学历最高的人,但也只是小学毕业。我们长大后,她最常对我们说的话就是:“当初我要是像我同桌一样,念书用点心,现在就在省城大学里面当教授呢!”

她对大学有谜一样的执念,一定让我和妹妹考大学,不是重点还不让上。妹妹高考一战离一本线差了几分,我们都在犹豫,是填个二本呢还是继续备战呢?我妈斩钉截铁地说:“没得商量,你收拾东西去复读学校报道去。”那年家里的“双抢”(夏季农忙时节)我妹没有参加,妈妈专门在复读学校旁边租了一个十平米的小房子,照顾妹妹的饮食起居。后来二战,我妹不负众望,上了一所武汉的211大学。

那时候,我大学有社会实践,暑假也没回家。后来听妈妈说起,才知道那段时间,为了兼顾家里的农活和我妹妹,她是每天两头奔波,行程都在60公里以上。她早上6点做好早饭、中饭后就叫妹妹起床。等妹妹上学,她就搭车回村里干活,到晚上八点再坐车回到县复读中学旁边的出租屋。胃病也是那个时候落下的。

那些年下过的地

我妈这股子拼劲儿不是天生的,是从我们两姐妹出生后才有的。因为爷爷奶奶重男轻女,不喜欢我们。我妈就说:“你们等着瞧,我养的两个姑娘,不比你孙子们差。”

所以,当小学刚毕业,我的有些同学辍学去做洗头妹,我妈在家里一边指点我种黄豆,一边教我背《木兰诗》,虽然她背到“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就只能从头开始。

当寒假来临,很多大人聚在一起打麻将、聊家常里短,我妈把家里的四方桌改造成一个“电暖桌”,一边打毛线,一边给我们听写英语单词。虽然到我们初中毕业,她也只记得一个Chinese(这个单词的发音有点像我们当地的方言“像椅子”)。

当高中毕业,亲戚家里小孩都可以拿几千元钱孝敬父母时,我们的大学生活费、学费还在消耗着家里的收入存款。我妈一点儿也不眼红,只是说:“你们以后会比他们懂得更多,赚的也更多,急什么!”

那些年,织过的毛衣

我也不知道我妈一个小学毕业,半生都在农村的女人,怎么眼见这么高。我大三的时候问她要不要读研究生。她说:“现在你走在街上,随便一抓就是大学生,你应该努力一把,读个研究生。最好读博士留校察看!”我一愣:“妈,是留校任用吧?留校察看是对人的处罚好嘛。”我妈说:“对对,就是留校当老师嘛!反正你懂我意思就行。”

后来,我从一所985保送到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读研究生,我妹也正好大三了。我妈把当年对我说的话又对妹妹说了一遍,但是加了一句:“姐姐都说大学生不好找工作,你这么个水平,不读硕士的话,没得人要你的!”我妹不服气:“那我就回来种田,自己养活自己。”我妈发挥她怼死人不偿命的威力:“种田我都懒得给你请师傅!”

就这样,我妹也被逼得读研究生去了。不过她是自己考的,没有人监督,全靠自觉。

我们读大学后,回家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少。2010~2012年,网络速度还没这么好,不能视频,就只能打电话回家。有一次打电话回去,她说:“我快忙死了,这里还有几个客户,你等会再打来。”原来是她表妹请她帮忙看门店,她呢,把自己年轻时学过的裁缝手艺捡起来了,没有顾客的时候,就接点儿私活,帮人家补衣服。我妈在门店呆了大半年,又学会了配钥匙、修锁。

直到我们毕业,家里才开启经济无忧的时代。这时,我才知道妈妈也是追求时尚的。她让我每半年给她从香港带一次护肤品;自己把头发上半年染黄,下半年染红。我看着自己的黑长直说:“妈,我都没得你潮。”她说:“以前精力都花在你们身上了,现在要好好享受!”广场舞兴起那会儿,她给自己买了大屏手机学视频,还买了超拉风的拉杆音箱,天天在家里跳舞,还让我爸录短视频给我们看。我爸借口说不会,我妈哪里肯放过他:“不会我教你啊!很简单的。”

今年她生日的时候,我寄给她一套彩妆,在朋友圈里面写到:“就希望能弥补一下,梅闻晓同学逝去的青春。”

那些年没给出的拥抱

梅闻晓是我妈的微信名,她把自己的姓名反过来了,就起了这个网名:梅花傲雪立,冬藏闻春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