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集简书电影如何成就更好的自己?

那些书与电影:七月随记

2017-07-14  本文已影响97人  HF的平方

1.

七月的武汉,溢满了盛夏的味道。

天蓝得不像话,与葱郁的植被相映成趣,虽是沉寂的色彩,可耳边聒噪的蝉鸣声却又为这幅静物图增加了跳跃的音符。

傍晚时分或许可以捕捉到晚霞,恍惚中有种流光溢彩的感觉。

可美是一方面,燥热难耐却又是另一面。

正午,顶着骄阳去觅食,不出十分钟便是汗流浃背,匆匆忙忙回到室内,一阵清凉,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倒也疑心古人是如何熬过炎炎夏日的。

这大概是这么多年求学生涯的最后一个暑假了,明年此时又会在哪座城,又会有谁陪伴身边。

不知,亦无畏,生命正是因为未知才精彩,怕什么呢。

因为暑期排课的变动,最近便有了大片自由支配的时光。

一直以来都喜欢这种状态,看看闲书、写写字,也做些BBC听写、英文写作和翻译训练。

手机扔到一边,专注自己内心的宁静,没有繁琐的人际关系,简单纯粹。


2.

假期里的图书馆比往日清静了不少,但考研或者准备司考的孩子们依旧日日伏案。

如今规律的作息逐渐养成,与室友约好,七点准时起床,伴着风声,迎着朝阳,一路骑行。

路过大名鼎鼎的梅园包子铺解决早餐,在八点准时等待开馆,听着图书馆开门音乐的响起,竟然有小小的感动。

从8号开始至今日,约摸一周的日子。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一间自己的房间》还有东野圭吾的一部小说《流星之绊》。

前两部更偏文学性,完成了与之相关的两篇读书笔记,而昨日看完的《流星之绊》虽不如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或《嫌疑人X的献身》口碑高,但读来故事紧凑、步步相扣,同样震动人心。

另外还补上了好几部电影,包括探讨人格分裂的悬疑片《致命ID》,有关记忆、改变与人生的片子《蝴蝶效应》;

关于梦境与现实的烧脑片《穆赫兰道》以及以多重空间与空间扭曲为主题的《彗星来的那一夜》。


3.

电影《蝴蝶效应》给我带来的触动最大,片头直接道出了故事的本质:

“It has been said that something as small as the flutter of a butterfly’s wing can ultimately cause a typhoon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Chaos Theory”

对应的中文:混沌学中有这样的说法:在南美有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导致北半球的一场飓风,人们称之为“蝴蝶效应”。

导演直接将这种效应投射于故事的主人公,他一次又一次通过扭转记忆的日记本来穿越时空,去改变人生紧要关头的小小选择,试图救赎身边所爱之人,然而却一次又一次失败。

因为每一次改写别人的人生,希冀他或她不受伤害,却只会造成更大的遗憾。

如果说电影《无姓之人》阐述了人生不同节点的不同选择,其中有悲伤的结局,可也有完满的终点,而《蝴蝶效应》中却是彻底的悲观,因为“没有人能扮演上帝”(No one can play God)。

这部电影中,不同的角色在童年时受到的伤害和做出的选择,竟然影响了此生的命运。

其实小说《流星之绊》中也讲述了同样的主题。那三兄妹在深夜外出看流星,回家时竟发现父母意外惨死家中,他们此后的一生就此改写。

虽然故事的发展并没有《白夜行》那般令人脊背发凉和揭示人性之黑暗,但无一不反映了命运之叵测,一生中某个寻常的日子和节点竟然决定了一辈子的坎途。

若是单纯从原生家庭或是心理学角度来剖析,未尝不可,但是人生终究是复杂而庞大的命题,等待每个人细细品咂各种滋味。

一本书,一部影片,一段时光,一种人生。虽未曾远行,但心却无拘无束,在广袤的宇宙与世间任意穿梭。

一日看书累了,在湿热的空气与傍晚黯然的暮色中,踏上回程,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路畅谈。

盛夏光年,安然如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