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每天写1000字想法

你为什么读书——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2018-01-09  本文已影响952人  小麦爬格子
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很经典的书,被很多的书单和很多的读书人推荐过,我买这本书的时候也是因为久仰盛名,买来后却因为浮躁的心态根本读不下去,这本书就被束之高阁,直到去年十月才磕磕巴巴的读完第一遍,然后又欲罢不能的读完了第二遍,至今仍会时常翻看。

这本书的作者是莫提默· 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莫提默· J·艾德勒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查尔斯·范多伦曾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这两位学者的学术功底足以为这本书的质量提供保证,而事实也是如此。

市面上有很多教人如何读书的书籍,这本书也不例外。虽然这是一本回答了how的问题的书,但是它对why的回答也十分深刻。那我们到底是为什么而读书?

为增进理解力

《如何阅读一本书》全书分四篇。在第一篇中,作者开宗明义,说明本书是为那些想要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的人而写,并且提出了一个议题:新时代的传播媒体能否增进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换言之,阅读是否还有必要?我想时至今日,这个话题仍然值得我们时常反思,我们是否用新媒体代替了读书来理解这个世界。

也许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但是爆炸的资讯对于我们理解世界也成了一种阻碍。

电视观众、收音机听众、杂志读者所面对的是一种复杂的组成——从独创的华丽辞藻到经过审慎挑选的资料与统计——目的都在让人不需要面对困难或努力,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绪”。

作者如是说道。信息社会的诱惑太多,都在抢夺我们有限的注意力,都在试图通过减少我们思考,减少我们所面对的困难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因为人生性懒惰。这需要我们主动选择困难,所以作者才说阅读需要活力,即主动的阅读。

为发现未曾接触的部分自我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在试图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相,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原本的样子。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不仅仅是理性的,有时候感性的认识更能触动我们的内心,更能使我们的内心丰富。

我们应该感激论说性的作品——哲学、科学、数学——这些科学塑造出我们活着的真实世界。但我们也不能活在一个完全是这些东西的世界里,偶尔我们也要摆脱一下这些东西……但事实上就算我们真的要逃避现实,应该也是逃避到一个更深沉、或更伟大的真实里。

有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刻画了很多我们到不了的世界,比如说历史上的繁盛时代、战争又或者其他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不能体验另一种人生,但是当我们打开心灵去接纳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这些故事里看别人,再反观自己,跟随者故事的主人公或者其他小人物去经历一生的悲悲喜喜、重大时刻、艰难选择。因为我们的大脑在想象这些情景的时候会认为我们正在经历,我们内心的感受与亲身经历别无二致,我们能感受到自己的欢喜、自己的愤怒,这些欢喜和愤怒会充盈一个读者的心灵,那正是我们不曾接触的部分自我。

一句话概括,读书,是为了向外发现更真实的世界,也是为了向内寻找更完整的自己。就像一株植物,需要向上生长,向往阳光,又需要向下扎根,牢牢的抓住土壤。这是我看过关于为什么读书最好的解答。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起来并不容易,两位作者都具有浓厚的学术功底,行文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书籍案例来做说明,对读者来说这有助于理解,但对于不熟悉这些作品的读者来说比如我却增加了阅读难度。尽管如此,这仍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重磅推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