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学习每天写1000字民国文人

女先生杨绛:细数最后贵族的家世

2017-11-08  本文已影响14人  韩小叙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知行书话(关注免费得好书资源)

在这个年代,很少有人再用“先生”一词来形容一位女士,因为那必定是来自克己的礼仪和内心满满的崇敬。

然而,这位先生,值得我们全部的赞美。她的那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听起来温柔祥和中透着坚挺风骨。

民国是名士名媛辈出的时代,随便拿出一个来都是一片家族的波澜,这些家族的家风构成了时代的风骨,有了这样的风骨,才能叫做男神和女神。

下面我们就来八一八杨绛先生的家世传承。

她父亲是法学家能挑事更能担事的学霸

杨绛出生在1911年的北京,这一年,中国历史被改写,结束了2000多年的王族统治,开启了让今天的我们仍神往并引以为豪的民国时代。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便是这场革命中的奠基人之一。

杨荫杭出身书香清贵门第,自带学霸基因,先是考到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结果因抵抗外国人挑衅滋事而仗义执言被开除,后考入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可见学霸的路是挡不住的。而翌年又因成绩优秀而获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之资格,进修法学。

杨荫杭回国后翻译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穆勒的《自由原论》、《代议政府》等著作,介绍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编译发行了《波兰衰亡战史》等,出版了《明治历史》、《日本维新活动历史》,《最近俄罗斯政治史》、《美国独立史》以及《近世政治史》、《近世外交史》等。

杨公说:“与其写空洞无物的文章,不如翻译些外国有价值的作品。”原来杨绛的翻译深得父传,家风使然。

你以为他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学究”?那就吐样吐森破了,这个学霸还是个能挑事更能担事的社会活动家。

早年在北洋大学就读时,因为学校被外国人把持,部分学生因对伙食不满掀起学潮,外国人开除了一名带头闹事者。杨荫杭并未参与,但他看到许多学生慑于外人淫威,噤若寒蝉,愤而挺身说:“还有我!”遂亦遭开除。

在校读书放假期间,回乡在无锡鼓动一批进步青年组织励志学会,宣传反清革命。因其在家乡播下的革命火种,很多励志学会的成员后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的无锡光复活动。

辛亥革命成功后,杨荫杭再经“状元实业家”张謇推荐,就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厅长兼司法筹备处处长之职。

在任职期间他秉公执法,不阿不谀。当时,有一个权势显赫的军阀到了上海,一些官员和士绅联名在报纸上刊登欢迎词,他们事先并未征得杨荫杭的同意,就将他的名字列入其中。他见报后很生气,立即在报上发表声明,他并没有对这个军阀有欢迎之意。当时有人笑他不识时务。

他说:“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她的姑母是中国第一个女大学校长

“她为国而死,为人民而死,哪怕你不为她点赞,起码报以起码的尊重。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书写者,理应在心中有一杆秤,还那些被冤枉的人们一个公正。”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家顾景言对杨绛姑母杨萌榆的评价。

我们高中时都学过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刘和珍在著名的“三一八惨案”中被北洋军警残忍杀害,引起社会公愤。鲁迅在撰文沉痛悼念这位“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时候,愤然痛骂女师大的校长杨荫榆女士是残酷迫害青年的“广有羽翼的校长”。

鲁迅的痛批不是没有来由的,虽然他只骂比他水平高的人。

因为治学理念的不同,杨萌榆倡导的大学是秩序、学术与学风,认为学生参与政治是荒废学业,于是开除了刘和珍,鲁迅的女友许广平等6名“自治会”成员学生。

教育总长章士钊对学生无心学业频繁闹事的行为颇有微词,因此支持杨荫榆“整顿学风”的决定。然而学生运动愈演愈烈,青年导师大V鲁迅出来喊话,一波激起千层浪,舆论哗然,杨荫榆最终还是被迫辞去大学校长职。

1926年学生因日本侵占大沽口而向政府请愿,冲突升级后刘和珍等学生不幸遇难。愤怒的学生需要发泄情绪,杨荫榆再次站在风口浪尖,此时的她实属无辜,仅仅因为未曾支持学生运动就被口诛笔伐。鲁迅甚至痛揭她的伤疤,说她是“寡妇”或者“拟寡妇”。

被免职之后的杨荫榆,惶然如丧家之犬,不得不避居苏州。

然而,鲁迅在苏州的学生依然死不罢休,大有一种痛打落水狗的架势,屡屡发文重提旧账,痛斥她是专制魔君、反革命分子。杨荫榆被搞得灰头土脸战战兢兢。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放言》诗中写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杨荫榆的人生际遇正是如此,假如她和鲁迅一样死于1936年,恐怕她的真实品格无人知晓了,终会背负骂名遗臭万年。

抗战爆发后,日军侵占苏州,侵华日军要杨荫榆出任伪职,遭到她的严词拒绝,并对日军暴行几次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

有一天,几个被日军追逐的妇女逃至盘门新桥巷的杨荫榆家时,杨荫榆立即勇敢地站出来用日语同日军交涉,当众斥责日军的暴行,保护了这些中国妇女。

凡此种种,刺激了日本侵略军,杨荫榆也就成为日军的眼中钉。1938年1月1日,两名日军以司令部传见为借口,把杨荫榆诱出家门,行至盘门外吴门桥突然开枪击杨荫榆并抛入河中。日军士兵看她还在挣扎,迅速连续开枪,直到杨荫榆的鲜血将河水染红。

一代女教育学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同胞,就这样惨死在了日军枪下。

“三代出贵族”,一个贵族的产生,不是财富的积累,声明的远播,而是学识的沉淀与家风的传承。

杨家的学术精神与侠骨义肠,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的杨绛先生。然后今天,先生仙去已整整一年,中国最后的贵族时代也就此断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