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信仰

佛教的世界性与佛教全球化的思考

2018-08-11  本文已影响199人  f31233e063da

历史上佛教从印度传入到中国后,再从中国传到了日本、韩国、越南、蒙古等国,中国的佛教曾经走向了世界。在今天,中国的佛教在国际化的道路中,重新走向世界已成为共识,但如何走向世界仍值得我们探索与思考。

走向世界是佛教自身发展的需要。佛教经常讲现在处于末法时期,佛教的发展面临许多考验。在全球化的今天,地球村的中外文化交流日趋增多,华人到海外就业甚至定居的也越来越多。佛教走出国门是佛教适应全球化推动自我革新的必然需要,是适应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需要,是宣传我们党的宗教政策,正言正行的必然需要。佛教只有更好地走出去、请进来,才能使佛教真正实现自信、自强和自觉。

佛教走出国门要找准自己的优势所在。历史上佛教走出国门时,当时佛教的发展正处于巅峰,今天佛教走出国门已不复往昔风采。但中国的佛教无论是在世界宗教的影响力上,还是文化的多彩上仍然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国的佛教三大语系具足,中国的佛教经典浩如烟海,中国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而推陈出新,中国的佛教是不少国家佛教的原发地。这一切都为佛教重新走向国际奠定了基础,这也是佛教重新焕发青春的基石所在。

当然,中国的佛教要走向世界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国缺少国际化的人才,在当今中国佛教界真正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僧人少之又少,难以担当在国际大舞台弘扬佛法之重任:佛教无论在佛学研究、制度探索、社会交往、国际交流等方面与与国际化水平还有差距:特别是当前佛教在弘法的方式与基督教相比有不少差距,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呈几何级上升的趋势。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基督教信众不到300 万人,而至今已超过几千万人。而我们平常在接触宗教信众中,时有听闻佛教信众改变信仰,转成信基督教了。而鲜有听到基督教信徒改信佛教了,这都不能不令佛教思考。

全球化的步伐是一种浪潮,不进则退。佛教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必须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否则极有可能被历史的浪潮所淹没。走向全球化,佛教首先要树立走出去的理念,与中国孔子学院一样,中国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要善于运用国际语言来表达,要善于到国际舞台展示自我,要善于与国际上各种文化进行交流沟通。佛教要重点培养国际性的人才,这已经时不待我,只有培养真正中国本土化的僧才,我们才能在国际宗教界有自己的声音。佛教更要找到适应时代发展的弘法路径,改变过去只在寺院等着信众上门的现象,要把佛教真正平民化、通俗化、大众化,让佛法走进生活、走近平常、走入百姓,佛教的国际化道路也将更加璀璨辉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