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个人总结
这个月都在看一本叫《优秀的绵羊》的书,越看越沉迷,里面描述的现阶段常春藤大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的空白,其实也非常符合我们这种工作好几年的职场人的状态。
我们普遍缺乏反思能力、独处能力,而这是构建精神生活的前提,所以很多人的精神生活几乎是一片空白,茫然,找不到根,认不清自己是谁。
但最触动我的是,作者给了我一个重新定义“成功”的思考机会,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如果我们找不到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成功的定义,那么我们很可能会失去找到自己生命意义的机会。
重新定义“成功”
在社会主流为“求易、求巧、求快、求多”的现在,加上我们受教育的方式,都潜移默化地把我们塑造为功利的人。
不得不承认自己功利,日常有太多例子:
△“我选择这个专业就是为了日后更好地寻找工作”
△“我对艺术非常感兴趣,也认为自己有天赋,可是靠这个日后能赚钱吗?很多艺术家都是贫穷的,多数是死后才出名。”
△“你经常写作,是要成为大V吗?”/“写作不能赚钱为什么还要写?”
△“我要多考一个学位、多考一些证、多参加培训班,这样在职场上才更有竞争力。”
……
诸如此类,也无可厚非。
《优秀的绵羊》提到,在今天,在全球,我们都不知觉地被各种网困住。比如一些来自外界的典型质疑声,“你(读了这个专业)准备要干什么”就是一张网。“寻觅自己有何意义,不如寻找工作”则是另外一张网。
太多人渴望成功,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渴望在自己这一代实现攀上一个阶层,不断地与人比较、参与竞争、用各种成就包装自己,久而久之,会惊讶地发现,剥离这些外在后,自己身上寄居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
我们都不太认识自己真正的追求,只能在大家都在狂奔的赛道上也狂奔起来。
结果灵魂跟丢了,我们成为了一群在终生竞争的集中营里茫然的生还者。我不禁想,构建一个人内心和灵魂的基石是什么?是奖项?证书?学历?简历?奢侈品?
正如那个有名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正正是对灵魂的拷问。
挣脱外界给我们的网,剥掉附着着我们的包装后,我们还能是谁?我能认清自己吗?我到底想成为怎样的人?
忙于完善个人简历、个人成就、随功利大流,不如先开始完善我们的思想。
练笔总结
本月练笔共7篇:
说说我身处的行业
以为能蹭到一点流量?
我对写作班的浅见
休息效果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我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如果把自己包装得充满正能量、没有烦恼、知性睿智,那实在是太假、辛苦了。
201804个人总结
-end-
![](https://img.haomeiwen.com/i3942121/e2f436fe4f7cd8d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