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0-02-04  本文已影响0人  乐天诚

本来准备写文,结果意外点进去了相册的录像册,一口气看完了关于宝宝的所有录像。

我是倒着看的,今天刚录的是他拖着一根长长的杆子快步向前走。慢慢会走路了,越来越稳,也开始尝试更多的动作和玩法,真的长大了。

倒回去一点,是他还刚刚尝试站立的录像;再是快速爬行;再是翻身;流口水开始长牙;还不会动;还没太长开眼睛眯着;不太睁眼;出生那天晚上。

看着他一点点长大,关于父母的意义想法也越来越多。

最开始有人问我“准备好做妈妈了吗?”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好了呀!”内心满满的计划和打算,就跟真的似的。

但慢慢进入真实的角色,我好多次为难到哭,担心到哭,后悔过生宝宝,后悔结婚,都后悔活着了。到后来,我也不知道做父母到底要怎么样,走一步看一步吧。

前几天看到的一段话,觉得很有想像空间:

“作为父母,你的孩子不只是个人,还是一个处所,好比代表永恒的纳尼亚世界,你现在的人生、对过去的记忆、对未来的渴望都存在于那里。每当你望向他,就会看到这个世界,想起他小时候的样子,憧憬他未来的长相,甚至像3D图像那样同时看到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个世界让你目眩神迷,假如你知道该如何到那里去,它会成为你永远的避难所。每次离开那里——每当你的孩子离开你的视线——你都会担心自己再也无法回到那个地方。”

把孩子比喻成一个可以继续发展变化的空间倒是很新鲜的想法。我没有太强的控制欲,不会时刻盯着他,但这种想法也是很有道理。

很多人生很多孩子,让他们代替自己去完成此生完成不了的事,其实可以看作把自己的生命放到了另一个时空,让它去发展变化。

所以很多人都要留后,要将自己的血脉、姓氏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一定程度上是希望自己一直活着,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空。他们希望无论何时都有自己的痕迹。

生命的意义在于一直在、有痕迹,还是有痕迹的存在过就够了?这是不同的生活观,所以会指导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余华在《活着》里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他是支持有痕迹的活过就够了。

只能说佩服,我现在还是选择前者的,我希望生命延续出不同形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