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一般人群研究中||066号专题收稿

不两极的评价无名01

2023-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已锁定

评价电影怎么还是要有几个标准。那么我们从下面几个标准入手去分析一下这部电影,分别是立意、时代背景代入感、人物塑、造剧情逻辑、呈现效果。为了比较直观,我们也搞个打分,就搞13579,5个档次,9为最高分,1为最低分。

立意,可以打7分.作为一部谍战剧,对手为日本侵略者及汪伪政权,主要表现的是我党在地下斗争中的艰苦奋斗和不怕牺牲,以患取得重大的情报胜利。其中,对于国民党政府的表现不多,有一个刺杀失败的美人计,一个貌似没有投降的军统站长,还有侧面写了国民党政府14年与日军和谈企图,整体都没什么问题。在对付日本人及汪伪这个角度上比较能够取得最大公约数。立意上唯一的一点瑕疵,是似乎没有表现我党在这条情报战线上的,运筹帷喔和战略部署,几次行动似乎都是小打小闹,刺杀这种事情我党更是几乎不搞。更多的是这几个情报人员的个人能力的体现,单打独斗居多,当然了,这也只是叙事角度的问题,不算大瑕疵。

时代背景代入感,个人觉得也可以打7分。故事的时代是从1938年到1945年。随着电影前半段的进展,出现了几个时间节点,这几个时间节点和故事本身的关联性不强,甚至可以说没有。像很多评论里提到的,这确实是电影的一个败笔。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出,编剧和导演企图将这个故事融合到被占领区在这七八年国土沦丧时期内的斗争,只不过这种企图有可能是失败的。关于电影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真实人物,也就是所谓的背景知识,观影门槛,个人觉得并不高。对于愿意走进电影院看谍战剧的观众,对这些基本历史概念应该有所掌握,对某些较为冷门的历史事件,即使不掌握,也不影响观影。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和场景:第一个,1938年的广州。广州沦陷,也导致梁朝伟从广州逃亡到上海,并有机会打入日伪特务机构。有的评论者认为,这一段日军轰炸广州的戏份,意义仅仅在于交代梁朝伟的背景,但我却并不觉得这是一段废戏。梁朝伟在审讯犯人时两次提到,他在广州的经历也就是广州丢失的如同儿戏,意在说明国民政府及其治下的地方军阀其抗战决心颇可质疑,借此背书汪伪的和平运动。这一点对于一个潜伏在汪伪特务机关的我党地下分子,是很合理的一种伪装手段。后面主线故事基本上发生在41年至44年的上海,此时期内时局的变化及汪伪政府人员心态的变化,由日本长官及部长的戏份进行了一点描写。第三部分高潮及尾声部分发生在日本投降前后及投降后的香港,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主要是国服接收日本投降,及以后的种种神奇操作。服化道场景营造,剧情设置对历史的呼应,都还算水准之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