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 孩子潜能开发选择自己写作课

孩子学习不好的一大原因:自我设限

2017-08-15  本文已影响4人  青少年智慧成长团

自我设限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护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形象,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事先设置障碍,为失败创造一个合理的借口。

当一个人预期事情可能会失败时,就会故意在其前进的道路上寻找、声称或创造某种看起来有说服力的障碍。若结果是失败,此人可将其归因于自设的障碍,而不是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另外,自我设限并不意味着结果注定要失败。若取得成功,又可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能力,从而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自我设限是一种行为策略,它主要发生在能力评价的成就情景中。自我设限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一个人所设置的障碍,可以是行为的(如孩子在考试前表现出生病的样子)、言语的(如声称自己身体不适或失眠)甚至是无作为(如学生因为远方的亲戚来访而不去复习备考等)。自我设限出现在成就行为之前或与成就行为同时出现,而不是出现在成就行为之后。有一些人比其他人更易使用自我设限策略,他们具有高自我设限倾向的人格特质,比如有一个老师,她每次在工作上出现失误,需要她面对错误的时候,她总是会说自己的头有些发晕,大脑一片空白,无法正常思考。

常常听到家长这样说:

“哎,我们家xx从小就动作慢,特别笨,脑子转得也慢!”

“这孩子从小就脾气不好,特别爱急!”

“这孩子是剖腹产,据说剖腹产的孩子小脑不够发达!”

“女孩子就是学不好数学……”

“男孩子语言能力天生就是差……”

有的学生会说:

“我每到春天就容易犯困,学习不好。”“我脑子不如xx聪明。”

“我不适合学理科。”

“我体质不好。”

“我记忆力不好。”

“我基础不好。”

“我长得不漂亮。”

“老师不喜欢我。”

“大家都认为我不够优秀。”

就是由于诸如此类的思想限制了人类的潜力发挥。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只是由于我们有很多不好的习惯,阻碍了我们潜力的发挥。

如果一个孩子在有关自己学习或者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有错误的观念,那么他的潜力就没办法释放出来。举例来讲,如果孩子认为学数学很难,没有意思,那么他的大脑在这方面就会处于停滞状态,就会放弃努力。

1953年,科学家沃林和克里克从照片上发现了DNA (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从而标志着生物时代的到来。二人因而获得了1962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但他们两人并不是第一个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早在他们发现的两年前,也就是1951年,英国有一位名叫弗兰克林的人,从自己拍得极好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上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之后他就这一发现做了一次演讲。然而由于他生性自卑,又怀疑自己的假说是错误的,从而放弃了这个假说。

可以想象,如果弗兰克林不是自卑,而是坚信自己的发现和假说,进一步进行研究,确认这个伟大的发现,诺贝尔大奖肯定就属于他了。可见,一个人如果太自卑的话,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我去一个高中做讲座,有一个女生私下找我咨询,她就说了困扰自己很久的一个问题:她不敢努力学习。为什么呢?因为她怕如果努力学习了,将来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会被人笑话笨,所以,她宁可不努力学习,万一将来考不上,就可以解释自己是因为不努力学习才考不上的。其实这位女生忘了一个问题,考上考不上大学,其实不需要跟别人解释,真正要解释的人是自己!

有科学家利用动物做试验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曾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 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都会不断地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奈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里的美味,每天仍是不断地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得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五彩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它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同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它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找回了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象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同定的区域游着,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它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

这个案例也许大家都很熟悉了,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旦形成了自我设限,这种力量就会非常强大,大到一般的力量无法改变它。

所以对每一件觉得自己不行的事情,都要找一个实际的案例来推翻自己的设限思想,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实现自我突破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