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2017-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远处是风景近处是人生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课例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立体图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课例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吴正宪:老师们,短暂的休息过后,我们又开始了讨论。刚才休息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么多的老师,能够在平台上,对我们刚才的汇报给予鼓励,我们很感动,谢谢您。

接下来呢,我们进行交流。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位网友来自我们的新疆,“天山雪莲”好浪漫的名字啊,他的问题是什么呢?像15×3这样的口算乘法课,怎样能激起学生的这种挑战性,让这样的课更富有趣味性?好,那就请我们两位谁来说说。还是(01:03)老师先说。

张秋爽:对对对。

陈春芳:像15×3这样的一个口算课,我想首先还得让孩子理解这个算力是怎么回事。

吴正宪:它的意义。

陈春芳:它的意义是什么?到底15×3是怎么回事,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学习,让孩子们通过树形的结合,圈一圈,画一画,来进一步理解它。而且还得要沟通15×3和这个图之间的关系,这样来理解它的具体的意义。

吴正宪:那我不知道老师们脑子里有没有这样一个画面,就是15×3还是给个情景,让孩子去理解,比如说一本书15元,三本书呢?这15元怎么办呢?三个十三个五合在一起意义理解了。我想呢,通过孩子的这种,像口算老师有很多的方法,鼓励孩子。但是现在我们要求孩子呢,还是首先要能够做对。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做对,并没有把速度的要求提出来。尤其是最开始的时候,理解的意义能够做对。我想在这样的学习当中呢,学生再加上动手操作,在通过跟同伴的讨论,那么他会能够对这样的学习更有兴趣。

张秋爽:对。其实两位老师说的我特别有感触,因为这样的一个算式,抽象的这样的一个计算,肯定我们老师觉得教的时候也觉得很枯燥,学生学的时候也很枯燥,那我们怎么弄?

第一个就是吴老师说的要给个情景。就是我们要计算教学需要四个东西,就是一堂课。第一要有情景,要体现预算的意义。那你15×3,刚才吴老师说了你要买一本书15元,买了同样的三本一共花了多少钱啊?这就是情景,体现的是我这道题要求的是三个15是多少。

接下来第二个呢,我要让孩子去理解怎么去算。那怎么去算呢?就需要给孩子一些直观的点子图,或者给他人民币,10元的、5元的这样的去做。

吴正宪:那他圈一圈。

张秋爽:圈一圈,去画一画。那么今天的这个学习呢,是在孩子以往的一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

来学习的,那今天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没学过,怎么办?大的思想其实就是转化,那转化成刚才我们说的先求三个五是多少,再求三个十是多少,最后把它们合起来。

吴正宪:别看这一圈圈,不仅有兴趣,而且是对数学乘法意义的一个理解,计算过程的一个理解。

张秋爽:那为什么要问孩子,为什么我们就先要算三个十是多少,先要算三个五是多少,再算三个十是多少呢,别的方法不行吗?让他们去圈,其实还有很多小孩先算三个九是多少,先算三个六是多少,三个九是多少,其实把他们合起来也能算出来,这样在做的这个过程当中,让孩子体会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这样的一个关系。

我们老师不能一味的就给你讲,我就要先求三个五是多少,再求三个十是多少,最后把它们合起来,这样可能就有一些挑战性了。

吴正宪:挺好。“天山雪莲”这位老师满意吗?或许呢,我们还会在我们老师的一线现场产生很多新的想法,我们也希望网友们、老师们也把你们的想法能够发到我们的平台,我们一起来思考,一起来分享,好吧。好,我们再看下一个,下一个网友来自我们的辽宁丹东,“红沙滩”,哇“红沙滩”。好,他的问题是这样的,信息技术与辅导教学,怎么去处理好技术和学生独立思考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呢?其实刚才咱们汇报当中可能涉及到了,我们再帮助这个老师再回应一下好不好。

张秋爽:好的。

陈春芳:我想着应该是信息技术与辅助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这样的一个问题。其实在刚才咱们交流的一个课立(音)中我也说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我们是不是直接给孩子那个课件让他顿会去做,还是说先让他摆一摆,拼一拼,有了思考之后,再给他扩大一个范围让他去利用课件来验证他的一些想法。我想还是应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比如说我们刚才说的空间观念培养中,您提到特重要的那个,别急、别急,咱先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想是干嘛呢?就是他自己独立思考把这么多的信息融合起来,自己内部的进行一个思考,整合的一个过程,我思考的,您思考的,张老师思考的,可能不完全一样,然后我们再借助特别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比如说课件的展示啊,或者是(06:20)的动画啊,或者一个小的视频啊,然后我们思考和这些信息对接,像这样的一个过程,真正促进学生的思考,也促进他一个信息素养的一个提升。

张秋爽:其实我们的观点就是说信息技术它不可以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然后它猜想啊,验证啊,作为一种辅助把他看不见的能够让他看见,让隐藏的这个东西能够呈现出来,这些可能让孩子就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就不背离我们的数学的本质,也不背离学生的这种核心的素养这样的一件事。

陈春芳:也就是这一节课,不论是什么样数学课堂,像您刚才吴老师所提到的,一定是为学生的学习,有效的学习,真实的学习而服务的,咱也不是为了那个信息技术手段而出现它。是它同学习的一个必要。

吴正宪:简单一句话,就是独立思考和信息技术这件事不能够被它而代替,是这意思吧。不知道“红沙滩”这位网友能不能接受我们这样一个观点。或许你有什么好的想法。我们也很想听一听。那我们继续好吗?我们继续看。

北京的,北京网友,“成吉思汗”,哇,好大的名字啊,信息技术和辅导教学,我们是辅助教学,也要让学生操作,怎么去处理好操作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其实跟上午的问题好像有点雷同。是不是。

陈春芳:但是我想他这里面是不是还有另外一层次的想法,比如学生操作,学生操作完了之后的展示,应该怎么去处理?比如说有的班级学生比较大,四十个孩子,那每个学生可能都有操作的一个过程,他操作的时候有他的思考,那怎么样照顾全体性,利用信息技术照顾全体性,那时候可以借助信息的技术,我们的老师也有这样的做法,他就用那个微信,拍个学生的照片,采集过上了。

吴正宪:就是他在课堂教学中要取样,取样的时候要有代表性,要有典型性,快速的提取出来,然后展示在屏幕上,让所有的孩子去观察是这个意思吧?

陈春芳:对。那他并不是说像一个一个展示,他用微信发上来之后,发到电脑上,孩子们看到十个孩子、二十个孩子的做法,那这样呢,就是把信息技术和学生的操作有效的结合起来,而且还多大数孩子的全员性。

吴正宪:全员性。挺好的。其实在刚才这个过程当中呢,我们也一直在谈这个问题。就是“成吉思汗”这位大网友,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我们可以继续研讨,好吧,接下来我们看,这次是来自江苏的网友,“红色的冰灯”,这个问题提的挺好。就是作为教师,我们来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他不仅仅是课堂教学那个怎么去提升,咱们都是教师我们从我们自己的体会说说。

张秋爽:我觉得就是这个“互联网+”这样的一个信息时代,其实老师的这个素养要能跟上时代、跟上孩子,因为我们的孩子他们叫数字的吐露(音),我们四五十岁的人叫“数字恐龙”,我们怎么样能够自己去有意识的跟上时代,去学习新鲜的事物。终身学习和孩子能够对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事。当你有不会的问题,你要随时的能够自己去查阅资料,怎么去查阅,在查阅的过程当中我怎么搜集信息,怎么选择信息,怎么去筛选信息,怎么批判的去利用这些信息,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就是老师的自觉的引领。然后对于孩子来说,它也是一个潜移默化这样的一个影响。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老师,刚才咱们说了自己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筛选信息,然后批判信息,其实还有一个自己不断的创建信息,去搜集整合这样的一个能力,其实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这个呢,我们就是说你的自觉性,你的自觉意识,你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没有意识可能你自个在这个过程当中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可能就会迟钝,就会滞后,我觉得你的主动性是特别重要的。

陈春芳:在这里边,我想是这样,就是对一个大数据时代,比如我们在讲统计的时候,老师的那种信息素养,他的信息的敏感性,就显的特别重要,什么样的场景是适合这样的统计,当然我们在研讨的过程中,小孩,比如说一个小格代表2、还有一个小格代表4,就那个统计图的过程中,那我们就提到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它的必要性在哪?其实如果再大数据时代,那么多的信息,情况的筛选的过程中,这个是一个必然和一个必要性。所以呢,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不管是年龄有多大,还是怎样,这样的一个自己的信息敏感性,还有一个是不断学习,不代表仅仅是课堂上这些,生活中的信息随处可见,也都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

吴正宪:老师提的这个信息素养,我就想这素养是什么东西?素养。就是一种已经习惯了的变成一种自动化的一种行为。那是不是就是那个素养,这不一定正确可以讨论。你说这人素养挺高的,他很习惯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随地的乱扔东西,讲话的时候注目着对方。这都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

陈春芳:自觉行为。

吴正宪:这是不是一个人的素养。那今天我们谈信息素养。我想了,刚才你们俩谈的都挺好。第一,是观念,就是你记住你赶上了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记住我们国家2030年要实现教育信息化,我们作为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肩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在观念上来讲,你得跟上时代,自觉的融入这样一个时代的发展。

第二呢,一定是学习。没有别的招,学习太重要了,没有捷径可走,像信息技术呢,我们不能犯懒,它不是教会的,就是你在实践中使用使用,你看有的手机可能就是一个接电话,信息。但是有的手机的功能,一个小小手机,大千世界这里装,你不能让这个手机的功能的价值贬低到那个程度啊。所以我想不断的学习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那么在实践中学习,所以我在从根本上来讲,要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就是那它成为,就是信息技术它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那我们把它作为一种生活习惯,改变我们原有的这种生活的这样一种方式,那么用一种这样的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这样一种状态,来面对我们的生活,特别是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我想这就成为了一种行为的自觉,那个时候有了行为的自觉。是不是这个素养就慢慢形成了。同意吗?

张秋爽:吴老师刚才您说的过程中,我抓住了一个核心的一个词。

吴正宪:什么词?

张秋爽:其实我们表面上看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说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其实最本质的东西它是在改变人的思维方式。

吴正宪:就是整个的状态都会被改变,我们赶上这一个伟大的快速发展的时代。好了。好,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好,湖南的网友提出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张秋爽:其实我们原来没有信息技术的时候,我们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时候,有这样的几条规则,说我突出重点的时候,我这个课堂教学的时间把握要突出这个重点,然后我素材的选择要突出重点,我习题要突出重点,然后我的这个突破难点呢,就要适当分散,要循序渐进还要多举实例。

那么我们现在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就在那样的一个刚才我们说的那个,那些基础策略的这个基础上会有一些更多的一些策略,比如说我们刚才谈到的让这个抽象的形象起来,让静止的去运动起来,让这个隐藏的能够呈现出来。其实这个过程当中呢,就是要做到三个重视。

一个是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这样一个关系。另外一个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和抽象的这样的一个关系。第三点,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处理好这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这样的一个关系,包括关注孩子的生活,然后呢,让他的生活带入我们的数学学习,然后能够把这个抽象的东西化成前线。

吴正宪:看来我们教研也好,特级教师也好,还是很有研究。我就补一点吧。这个重点难点。重点一般情况下是对教材而言,就是对所学的知识,哪些是重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有它我们就可以用这些概念去解决问题了,那一定是重点的知识,是指的这个对教材而言。

张秋爽:内容而言。

吴正宪:内容而言。一般难点呢,还是对学生的认知而言,就是学生我们抓住教学的重点怎么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那么学生在理解这个知识的时候,老不到位,它不能深入的走进素质的本质,那这个时候信息技术你来吧,帮帮忙吧,把那个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外显化,可视化,特别是帮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能够跟上这样一个思维的过程。所以我想可能在这个地方,都会大显信息技术它的英雄本色。还有再加上刚才张老师谈的我也非常的赞同。

张秋爽:其实刚才吴老师说的这个,就是刚才我们说15×3这个,利用信息技术以后,可能让孩子体会到背后的思想就是分与合的思想,大的就是转化,这样的一个,孩子他用起来,将来他不论是学习计算、学习图形、学习面积等等其他的一些解决问题。大的一个策略性的一个东西。

吴正宪:看陈老师还有什么说的。

陈春芳:实际上刚才张老师说,还有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刚才说的重要点是过程,其实这个过程是特别特别重要的。学生积累的是他不断探索的这个经验,那么他今天遇到这个问题是这么做,那明天遇到另一个问题是怎么做。

吴正宪:就是怎么样举一反三。

陈春芳:对。

吴正宪:从这里获得的经验,知识的概念,能够自觉的应用到其他的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春芳:它里面特别提到是信息技术辅助,那一定是最最关键的那一点,孩子他生活的面比较狭窄,或者说认知呢,就是直观的,那我们怎么样基于学生的这个认知特点来去涉及最关键点的那个信息技术,不用都用。

吴正宪:就是该出场的时候请它出来,该让它休息会呢,我们就勇敢的让它退下去,把孩子们推到我们的主场,因为他们毕竟是我们的主人。好了,老师们,不知不觉就到了要跟老师说再见的时候了,那么刚才整整的一个半小时我们的交流、讨论,我想也迸发出我们很多对信息技术和数学学习整合的再思考。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呢,我们的网友们,特别是关注热爱小学数学教育的老师们,也跟我们提出了很多的一些问题和思考,那么可能还有很多的老师们还会有问题,那么我们也期待着我们在网络平台上,继续和老师们进行交流。好在我们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这样一个的时代,我们远隔千里,就好像彼此之间的心还是很近很近。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呢,我想我们还会有更多的交流,我们也感谢我们这个益师益优课(音)这样一个。

陈春芳:大的平台。

吴正宪:一个工程吧,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进一步的会对这些问题有更深的思考。老师们,虽然不想说再见,我们还是以依依不舍的心情和老师们说一声暂时再见,我们也期待着和老师们网上再见。谢谢您。

(结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