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贞观之治

2022-09-12  本文已影响0人  阿凡提shi

隋朝末年,隋炀帝变本加厉,愈加娇奢,荒淫无度,官府横征暴敛,民怨沸腾。

公元611年,隋炀帝一意孤行,发兵远征高丽,老百姓心中长期压抑的怒火终于点燃。到处是农民起义的旗帜,到处是反抗暴政的呼声。

太原留守李渊本为隋朝命臣,但长期得不到隋炀帝信任,在次子李世民的反复劝说下,李渊终于起兵。

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同年5月,李渊在长安即位改国号唐。

李渊之子李世民虽然战功显赫,但是一开始却不是太子。

由于李世民善于纳谏,早在武德四年身为秦王的他就创办了文学馆,广泛搜罗贤才。当年集有智囊团18学士,既有以诗赋文章名世的虞世南,褚亮,许敬宗等,又有以经史学问著称的孙颖达,陆德明,姚思廉等还包括了极富政治军事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杜淹等人。这帮智囊团帮助他成功夺取皇位。

即后来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把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都弄死了。让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登基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那个时候呢,朝中主要有三派,一派是唐高祖时期的旧臣,思想保守,畏惧农民;另一派呢,,是李世民做秦王时的部下,像房玄龄等。这些人善于出谋划策,当不了解社会情况;还有一派,来自民间或基层,特别是他们参加了隋末山东地区的这些武装力量。能够正确地分析形势。

前面提到李世民善于纳谏,所以这三波人,在贞观年间都不乏进谏的人。像魏征王珪,戴胄,马周,张玄素以及他的妻子长孙皇后等等。其中还有个人,就是当年李建成太子党的魏征。李世民欣赏魏征的率真,重用了他,魏征感激李世民的知遇之恩,从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后来魏征挂了之后,李世民下令罢朝五日,痛心说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李世民不仅善于纳谏,而且经常反思总结,也与大臣们在一起讨论如何更好治国。像“天子者、有道,责人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言语都是出自他之手。

因为这样的本心,李世民在贞观年间,做了很多的贤君举措,像对内制定贞观律、教化民众,恢复藉田仪式、大兴水利、赎回隋末战乱北逃的汉人……对外肃清危害边疆的突厥势力,安定边疆,也不贱少数民族,甚至将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送去了很多资源和技术。

就这样,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老百姓生活安定,安居乐业。这段时期,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太平盛世。

不过,因为遭遇废立太子风波和征讨高丽的失败等元素,李世民晚年健康状况不佳,诸病缠身。

贞观23年5月,李世民病逝于翠微宫,年仅52岁,太宗驾崩、万念同悲,长安城中泪流成河,许多少数民族同胞自发组织上百人的队伍,千里迢迢赴长安吊唁,对于自己的身后事,李世民在遗嘱中已做了安排,即丧事一切从简。

尽管李世民在其晚年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放松,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能大体上坚持约己克俭的原则。这对于一位创立伟大功业的封建帝王来说,实在是令人动容的美好品德。贞观之治彻底落下了帷幕,一个伟大的时代,终于在落寞悲伤的气氛中画上了句号。

后人吴兢也曾在《贞观政要》中将贞观之治当做旷古第一盛世。他认为,唐尧、虞舜、夏禹,殷汤、周之文武、汉之文景、都比不过贞观时代,贞观之风,到今歌咏,贞观时期的中国,是历史上少有的和谐社会,在皇帝自身德行,君臣之间与军民之间的良好关系,乃至民族关系等方面都给后世树立了崇高的标杆,留下了值得珍视的遗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