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阅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3种效应去除表演型人格障碍

2022-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雁山一寓

1. 鸟笼效应

人们在获得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之后,会继续不自觉地向里面添加一些自己本不需要的东西。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在遇到一些无关紧要的情景的时候,不停地在其中添加一些可有可无的剧情,并且乐在其中,享受在那样的情境下魅力四射的感觉。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可以列一个表格,将自己想做的事情分为“必要的”、“重要的”、“无关痛痒的”。这样的话,在做事的时候也就会分清楚主次,而不会偏离自己的重点,在无关的事物上浪费时间,一味施展自己的魅力,而耽误了要做的事情。

2. 拍球效应

拍球效应指的是,当你拍球的时候,使用的力量越大,那么相应的球也就跳得越高。也可以说,当一个人承受的压力越大的时候,那么他们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多,所取得的成就也就越高。

对于人们而言,压力也就是动力。压力越大,就会发现自己抗压的能力越强,自己能够开动脑筋想到的办法也就越多。有一句话叫作“你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就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而言,因其停留在青少年的某个时期——敏感、夸张、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受到压力的时候,他们会在压力中学会成长。因此可以说,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应当适当给自己一些压力,并且学会独立解决。

3. 配套效应

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高档物品后,会不断用同样高层次的物品来配制以达到心理平衡。这就叫作“配套效应”。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更注重外表,虚荣,同时也更容易受到暗示,极易受到配套效应的影响。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想想,这样的配套是否必要,是否已经给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尽可能规避负面行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