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写诗作词怎样“咏物”?
诗词之作不外言情、写景、记事、咏物四类。咏物(含山水)诗和爱情诗一样,被认为是“永恒的主题”。而且比爱情诗更广泛,更深入生活。咏物诗的本质是抒情性。
优秀的咏物诗,是自然景物在艺术上的再现,给人以美的享受,并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祖国山川的一个细胞,赞美它就是赞美祖国,热爱大自然,就是热爱祖国。即使没有明显的寄托或思想倾向,也有艺术价值。轻易地否定咏物诗,是一种愚昧的表现。当然在咏物诗中一味的“空灵”、“朦胧”,大搞文字游戏,是不能提倡的。
那创作咏物诗时,应该处理好哪几个关系呢?
一、物与我的关系
古人咏物强调“我四物三”,壮物抒怀。什么是“我四物四三”呢?
(清)叶燮在《内篇》里说:“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为作者之文章。”他认为,天地之间,大至经天纬地,小至一草一木,都有“理”、“事”、“情”,三者不可缺一,否则不成物。又解释说“其能发生者,理也;其既已发生,事也;其姿态万千,自得之趣,情也。”
创作离不开物,离了便无话可言。“若言必具‘才’、‘胆’、‘识’、‘力’之我素(即我四)。无才,则心事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风格。”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以我观物…谓之有我之景,以物观物…谓之无我之景。”
《咏物诗选集》:“咏物诗,必须诗中有人,尤须诗中有我。”这是诗词创作的一个美学思想。
为什么?凡咏物之作,大都是借物抒情。凡咏之物,必然有我的发现,我的感受,我的追求和我的理想。其表现方法,基本上有两种。一是一般性寄托,即将物拟人的修辞格。也就是由物兴起,再托情与物。由于在物身上发现了“理、事、情”的自然美,便产生了移情和感怀。二是象征性寄托,即将人拟物的修辞格。由于在人身上发现了“理、事、情”,便进行自况,或况人,或寓事。
二、形与神的关系
形神兼备,以似为主,是诗词创作的又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
张九龄说:“意得形传,笔精形似。”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严羽说:“诗而入神至矣、尽矣。”(清)邹祗莫说:“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不即不离为妙。”
抄录古人这些言论,是想简明地说明形与神的关系。到底是逼真”好,还是“入画”好?
《水经注·沔水》:“有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
逼真的好处:是把无生命之物,写成有生命之物,有生气,是活的,不能只有形似,而要神似。
入画的好处是:是把实在之物,写成艺术作品,比实际更高、更典型、更理想、更有普遍性。
三、实与虚的关系
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是中国文学创作的又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而诗词创作在这一点上尤为重要。
诗贵含蓄,但没有实的虚,虚则无根基。所谓“实”,是指现实、真实、实境、实事,是具体的有形的事物:所谓“虚”是指想象、虚构、抽象、抒情、无形的概念。
写实用景语多,典故多,具体事物多,辞藻浓烈:写虚用情语多,典故少,抒情性强烈。它要求“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皎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图空),“含不尽之意,尽在言外”(梅尧臣),“若开口便实便正,神味索然”(沈祥龙)。
那么,怎样才能把实写虚呢?请看古诗《罗敷》: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
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罗敷的美丽,使行者下担捋须,年少脱帽整装:耕者忘了犁地,锄者忘了干活。这种间接地以虚代实的描写,使“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罗敷美,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给读者以广阔的驰骋想象的空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揣测、去想象罗敷究竟美到何种程度。一般来说写美女全在写容貌,而这首诗对罗数的容貌,却只字未提,全在虚处著笔,而其美尽出也。
诗词这种虚实隐显的手法,都是要求虚中见实,寓实于虚,使读者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又如王维的《酬张少府》末二句: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上句是写实,即实问。下句则没有实答,都托之于虚笔。然而“穷通理”又是抽象的,“渔歌”却是可闻的。上句实中有虚,下句虚中有实。上下虚实相映,相得益彰。
四、全景与特写的关系
当你写一个事物的时候,是把这一事物的全貌都写出来呢?还是选其最富有代表性、或实质性的特点呢?这个问题清代的赵执信一日和好友洪升、王士祯一起以画龙论诗。洪升的看法是要求把龙写完整,全都画出来。王土祯的看法是不必全画出来,因为龙是神龙在云雾中,露出一鳞一角即可。赵执信认为先有完整的龙,才能有一鳞一角。那么到底谁对呢?我觉得各有其理,问题是要根据需要。例如咏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岳》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以上三例,苏诗写山的全貌,杜诗写山的高度,毛词写山的博大。都是根据各自的内容需要而选择的不同角度。
(待续)咏物诗词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