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太极学笔记太极学说

《易经》的小儿科

2016-11-23  本文已影响58人  焦作太极徐

《易经》的小儿科

                             徐怀清//文

          古之塾学就将《易经》作为小儿启蒙读物,一读就是几十年。从不知变到知万变,再从万变之中知不变,从而以不变应万变,则万变又不离其宗。这是易的求变的过程和最终路线。于是,由科举走向功名之途,小儿之启蒙是立下汗马功劳的。而当生命方程式在有解或无解中不断升华的当尔,悠忽间学士们又会感知《易经》别有一番知味。于是,古之达人从《易经》中走出来,而后历练了许多年,当正视了一些世界而另一部分世界无法正视的时候,就又回头走进了《易经》,这时候的《易经》就从小儿科一跃而成为帝王之学、圣贤之学、神仙之学了,这也就是几千年来《易经》在人们的心目中沉沉浮浮的真实。

《易经》不应该单指《周易》。伏羲画卦,一画立太极,二画显两仪,三画定乾坤,始画八卦是易学的开端,而后有神农易、黄帝易,而《连山》易、《乾坤》易、《归藏》易都是易学的经典,应该是都在"易经″之列的,现在所存的《周易》是在《乾坤》易的基础上集大成者。然而《易经》的小儿科的实质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因为,《易经》从来就没有走出过太极、两仪、三才的一二三的结局。以此将永远是小儿科的《易经》。

正如现代学校教育一样,少儿班、小学一年级就要学习天、地、人,一、二、三,日、月、水、火,大、小、多、少........其实这些也正是《易经》的基本内涵。一个小学生学过的东西,中学生在学、大学生在学,直到博士生、博士后仍在研究之中,并且在科学家那里也无法会透和完全把握。这就是《易经》的魅力和小儿科的真实。然而,现代许多的人却喜欢将《易经》吹的天花乱坠、神乎其神,到最后却也并不知其所以然,其不自欺欺人。我所热衷的是《易经》的本分和太极精神,所以将其归类小儿科更为确切,因为小儿简单、清纯,一目了然,直觉性的东西是最接近于自然的、天性的、纯正的。很显然《易经》的本意也正在于此。而社会的生活恰恰是把简单的复杂起来,把无知变成有知,把虚无变成实有,再从有极返回无极、归零、合一,也就是从一而万,然后又回归于一,完成社会的或个人的生存循环。所以,古语有云:识得一而万事毕。那么,我们真得懂得了易学的一、二、三了吗,又有谁能走出《易经》小儿科的方程式呢!

我读《易经》是很少有进步的,因为我在易学里只注重易的小学课目的太极部分,沒有多少兴趣去玩弄那些个阴阳大学问。"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是易的核心与精华,但不知什么时候,许多的人们却把"两仪"篡改成了"阴阳″,于是,易就有了"太极易″与"阴阳易″的分道扬镳。至从《周易》被诸子百家分解后,后世的大多学者们视太极为神秘、为虚妄,是置太极于不顾的,早已丢弃了太极对易的统领,而不断翻新出阴阳怪气的花样来,"太极易″实际上也就名存实亡了。其实大道至简,也正因为太极易的归零、太极易的归一,使人们对太极易产生了淡薄、轻视和兴致的转移就不言而喻了。

在阴阳易那里,人们称"阴阳不测是谓神″,其实这种神大多是成年人玩弄的鬼把戏,在纯洁的童真那里是见不到的;也有称"一阴一阳谓之道"的,这种阴阳诡道也确实成就了许多的政治家、战争家、诡辨家、阴阳师之类的大人物,为社会的热闹纷呈增添了许多色彩;但对于那些守中抱一、返璞归真的童心、童趣却也是一无是处的。

太极易、太极道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应该懂得:变易是太极、不易是太极、简易是太极,太极原始返终。太极之象一本万殊,又殊途同归。太极之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万化归一;太极之理:无极生有,有极归无,混沌中有秩序,秩序中有混沌.....慢一点吧,在这里是不是对太极也有点云里雾里了。还是说点小儿科的真谛吧,说到少儿时期,我们都不会忘记有一种小儿游戏:石头、剪刀、布。这是典型的太极原理的现实版和实际应用,石头是布的利用,布是剪刀的利用,剪刀是石头的利用,循环制约,没有谁是始是终,也没有谁是阴是阳。游戏就这样开始,三举两胜,确定输赢,准有结果,更没有谁不服输的。这就是真正的太极方法论:太极以一为本,独一不二;太极以二为用,一分为二;太极以三为定,见一含三,三谋为定。在这里虽是小儿游戏,其中道理却也明确地告诉人们:太极不单是以二为用,更重要的是一和三的体统,一是太极本体,体不立一切无从谈起,三是太极的实质,太极三维立体,太极无三不能立、无三不成事。所以,古之伏羲画卦以三爻为体,《老子》论道也讲:三生万物。看来一、二、三的生成原理我们还是要反复回味的。

人生都是从儿童开始的,而在人生的历程中,又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被称之谓:返老还童。当然这是神仙家的梦寐以求。然而,我们正常的凡人也是会有此状态的。比如:爷爷和孙子辈的默契、老人和儿童娃的亲近,谁能说不是一种童心未泯呢。所以,返老还童应该是所有人的一种本能夙愿和自然心理。言至此,我们也应该懂得《易经》原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仙书之一,其它两部就是《道经》和《内经》了。用现代科学而言,《易经》是太极科学,也称自然科学;《道经》是道德科学,也称社会科学;《内经》是人体科学,也称生命科学。根据太极的一般原理,"三才"是一切事物的实质,任何事物又都是"见一含三"的。因此,这三种经书虽各有功能不同,也还是相互贯穿的,虽为三学,也还是谁都离不开谁的,由此共同组成了华夏文化的精髓。在《易经》中,本来就是以太极为纲领的,太极为物,往往是"慧而不用″的、"无为而为″的,这也正是神仙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当人们在对中国神仙文化的深入探索以后,很容易就会发现,神仙家在太极功夫的修炼程序上,实际就是一种童心的返还、一种童真的回归。神仙的老祖太上老君(《道德经》的作者)曾告诉过我们:"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意思是说,神仙家的功夫也就是要达到婴儿的气息程度。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婴儿的柔软气息是生命旺盛的特性,相对而言,坚硬就是死亡的象征了。所以,老年人往往会浑身僵硬,气短神疲,不如婴儿健旺。因而作为神仙是必须要化刚为柔的,是要以婴儿为榜样、为目的的。由此神仙家在呼吸功法上有过许多的诀巧,比如:丹田气、内呼吸以及胎息等法门,目的就是要回归婴儿的气息,返回自身原本的太极功能态,也称之谓:后天而返先天。

好了,神仙我们未必能达到,但《易经》的小儿精神我们还是要学习和发扬的。读《易经》能读出童心来、童真来、童趣来,那才真得是人生的莫大享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